來源:發布者:時間:2020-10-27
深秋的古魏大地草木葳蕤,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色。在芮城縣學張鄉斜口村千畝菊花產業基地,黃澄澄的菊花迎風搖曳,長勢喜人。今年以來,芮城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藥茶產業作為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一體化布局、鏈條式開發,按下了藥茶產業發展的“快捷鍵”。
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有方向
“在菊花產業方面,我們學張鄉有著20余年的種植傳統。目前,全鄉發展種植菊花8000余畝,種類涵蓋了金絲菊、大板菊、婺源黃菊、小黃菊等。”提起菊花產業,學張鄉鄉長張衡如數家珍。
芮城縣北依條山,南鄰黃河,光照充沛,氣溫適宜,植物種類豐富。種植茶用、藥用菊花面積6萬余畝,年產烘干成品菊花5000余噸,產值約3億元。學張鄉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種、集中連片、規模開發”的思路,把菊花茶產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型產業來培育,著力打造集中連片種植、藥茶精深加工制作和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式發展格局。鄉黨委委員自發組成包聯工作小組,分別負責督促落實全鄉10個行政村3個片區的宣傳工作。鄉村組干部根據各村農戶的菊花種植意愿,建立統計臺賬,具體到面積、品種、所需苗木數量等。各村通過流轉土地、組建“菊嫂服務隊”等方式,切實解決群眾在菊花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企業帶動,菊農收入有保障
“近年來,隨著當地政府加大對菊農的科學種植管理和后期技術加工指導力度,菊花品質大幅提高,芮城已經成為外地客商公認的優質產區。”芮城縣天人菊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建民說。2019年8月,天人菊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學張鄉選址成立,以“公司+基地+合作社+標準化”經營模式,一舉破解了菊花精深加工的技術制約。在品牌建設方面,天人菊業將芮城深厚的道家文化與悠遠的菊茶文化相結合,以黃河流域3000年前野菊家移的歷史為背景,以八仙呂洞賓喜好菊茶為藍本,先后開發出“呂祖老家”系列的金絲皇菊、九峰胎菊等產品,遠銷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
在企業帶動下,芮城縣菊花產業初步形成集種苗供應、栽培管理、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菊農收入節節攀升。學張鄉黨委、政府主動作為,聯合縣果業中心,每年邀請專家來芮現場指導授課,為菊農講解菊花種植管理等方面的知識。6月下旬,學張鄉與江蘇、浙江兩家企業各簽訂1萬畝茶菊銷售合同,以不低于市場最低價的收購,堅定了該鄉發展菊花產業的信心。
目標明晰,政策扶持有底氣
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越過越帶勁,鄉鎮干部干事創業的激情也更加飽滿。在原有北京菊、杭白菊的基礎上,學張鄉黨委、政府乘勝追擊,引進觀賞菊和食用菊,并將改良后的杭白菊、北京菊更名為“芮菊1號、芮菊2號”,填補了“山水學張·金菊之鄉”的品種空白。在學張鄉斜口村菊花園區內,5個溫室大棚里各種觀賞菊鱗次櫛比,品種齊全,一朵朵菊花綻放著豐收的喜悅。在菊花長廊兩側,“吉象鎮寶”“金牛開地”“雙龍戲珠”等菊藝造型惟妙惟肖,別出心裁。
如今,芮城藥茶產業正煥發出無限青春活力,逐漸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門路、新希望。“在菊花園區的牽引帶動下,學張鄉現已發展菊花加工企業50余家,越來越多的莊稼人變成了采菊工、菊茶制作專家。”學張鄉黨委書記封興才說,“下一步,我們將借助山西藥茶產業的東風,持續擴大菊花種植規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力爭在2021年,實現全鄉10個行政村各發展菊花種植面積2000畝以上,連片菊花200畝以上,全力打造菊花品牌,真正讓菊花成為群眾的致富花。”(曹 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