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今日運城>

嶺上飄來幸福的歌
——新絳縣支北莊村的脫貧故事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9-04

□衛世新

初秋時節,筆者來到新絳縣橫橋鎮支北莊村,只見巷道干凈整潔,樹木郁郁蔥蔥,路邊內容豐富的文化墻為村莊增添了色彩,新建的文化廣場上傳來一陣歡快的歌聲。原來的窮山村,如今一派新農村景象:溝底雞鴨成群,坡上綠樹成蔭,大棚果蔬飄香,村莊美麗如畫。

位于峨嵋嶺上的支北莊村,以前自然條件惡劣,是省級貧困村。短短幾年間,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新絳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調研點。

穩收入助脫貧

這段時間,支北莊村聾啞夫婦支建立、馬小麗的早點攤生意非常火爆,不僅有本村村民光顧,還吸引了附近曲村、蘭村的村民前來,每天能收入300多元。

支俊平、王曬女夫婦也辭掉了別的工作,每天到飯店給兒子、兒媳幫忙。

年過六旬的支俊平、王曬女夫婦及兒子支建立、兒媳馬小麗都是聾啞人,多年來生活非常艱難。雖說“好日子是干出來的”,但對支俊平一家來說,想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前幾年,支俊平一家的收入主要靠兒子支建立打零工掙取。由于身體殘疾,很多工作支建立無法勝任,常常是干一天歇半個月,沒有固定的收入。

2019年10月,新絳縣委副書記陳小光包聯支北莊村后,將支俊平一家確定為幫扶對象。陳小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支俊平一家人解決就業問題。

“最好能在村里為老兩口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考慮到支俊平和王曬女兩人的身體狀況,陳小光和支北莊村“兩委”經過協調,給老兩口安排了打掃村里巷道的工作,工資每人每月1000元。

后來,支北莊村集體建成了3個日光溫室大棚,支俊平老兩口被吸納為“固定工”。“從平整土地到綁鐵絲、拉繩、栽西紅柿苗,老兩口每天下棚干活,每人每月能有1500元的收入。”新絳縣農經中心副主任、駐村第一書記邢崗說。

為了給支建立找份合適的工作,陳小光和幫扶工作隊著實費了一番功夫。一開始,通過勞務幫扶的方式,在西曲蔬菜市場為支建立找了一份門衛的工作。但支建立只干了1周,就因為與人交流有困難,加之離家較遠,無法照顧家里,只好作罷。

得知支建立有炸油條的手藝,陳小光便建議他利用家里臨街的優勢,在自家門口開早點攤。

由于沒有經驗,支建立遲遲沒有行動。“你放心,有什么困難我們會幫你解決。”陳小光的一番話,打消了支建立的后顧之憂。說干就干,這邊支建立夫婦著手準備食材和工具,那邊幫扶工作隊幫著打印價格表、貼廣告牌。

今年3月份,支建立的早點攤正式開張。“早餐的經營種類可以再豐富一些。”陳小光和邢崗連續幾天早上特意到支建立的早點攤吃飯,一為照顧他的生意,二是提出改進建議。現在,支建立的早點攤除了有油條、豆腐腦之外,還有蔥花餅、醬香餅、餛飩等,客人也越來越多。

4月份,該縣殘聯工作人員來到支俊平家,經過查看和審核后,決定按照聾啞人的需求和習慣,為他們改造洗澡間、廚房。為了方便鄰居晚上聯系他們,幫扶工作隊還為他家安裝了閃光門鈴。

8月28日,該縣人社局在支北莊村開設了小吃培訓班,支建立和馬小麗夫婦積極參加。經過培訓后,他們準備再增加炒菜、小籠包和扯面,把早餐店擴大成為一個全天營業的小型飯店。

打深水井 解吃水難

支北莊地處旱垣地帶,早些年打過十多口井,但無論怎么打,最終結果都是沒有水的“黑窟窿”。漸漸地,村里再也沒人提打井的事了。村民吃水都從幾公里外的曲村、史家莊村拉。

“要脫貧、先找水”。邢崗請來了運城、臨汾水利部門的測繪隊,以及省土地部門第二探測院的專業人員。經過科學測繪和論證,專業人員認定支北莊村的地下水是深層水。

探測的結果,堅定了邢崗打井的信心。沒有啟動資金,他自己拿了6萬元。

2018年10月,支北莊村的打井工作正式啟動,然而過程并不順利。打到240米深時,依然沒有出水,村民們有點失望了。打到280米深時,終于出水了,但水量非常少,一些人便開始說風涼話了。打井隊的技術員問邢崗:“目前已經到了巖石層,再打下去也不敢保證有水,你們決定是否要繼續。”

村里連夜開會。正當大家爭論不休時,邢崗說:“已經打了這么深了,不能半途而廢,鉚住打,責任由我們幫扶工作隊來擔!”終于,在打到300米深時,水量漸漸大了起來,再往下打了16米,水一下子就冒了出來。一口316米深的井,打破了方圓幾十個村的井深紀錄。

同年12月,配套設施完成,打井工作全面竣工。據保守測算,該井的出水量達到每小時30立方米以上。

“井打成后,不光村民喝水方便了,全村的水澆地面積也增加了。”邢崗說。

有了水,調整產業結構便提上了工作日程。2019年,邢崗為支北莊村爭取到中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65萬元。

支北莊村利用扶持資金流轉土地20畝,建了3個超大型油桃日光溫室大棚,種植目前最先進的中油27號新品種。峨嵋嶺上第一次有了日光溫室大棚,吸引了許多村民的目光。

由于油桃種植的特殊性,前兩年棚外種植更利于生長,幫扶工作隊隊員便把油桃苗栽在室外培育。為了不讓這些優質大棚設施閑置,經過一番思量,他們決定先種植經濟效益好、收益快的西紅柿。

目前,頭茬大棚西紅柿已經掃園,經過結算,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大棚里還安排9名貧困村民務工,每人每月收入超千元。

大棚西紅柿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的收益,還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村里定期為村民分西紅柿,今年共分發了1萬余公斤的西紅柿,價值4萬元。看著分到手里又紅又大的西紅柿,村民們高興地說:“幾十年都沒有集體分菜這種感受了,真爽快。”

近年來,陳小光多次帶領該縣企業家來村里考察,為村里爭取扶貧項目。經過考察,企業家們聯合縣扶貧辦為村里投資20萬元,再建兩個超大型日光溫室大棚。現在這些資金已經到位,大棚建設也接近尾聲。

產業托起致富夢

支北莊村貧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主導產業。

支北莊村有1400畝耕地,但大多都是旱地和溝地,遇上干旱年景,常常是“種一葫蘆收一瓢”。

如何調整村里的產業結構,使村民增收致富?該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軼群建議:“一溝之隔的陽王鎮發展中藥材種植,效益不錯,支北莊自然條件與那里差不多,發展中藥材種植肯定也能行。”

在楊軼群的指導下,邢崗和幫扶工作隊隊長史海民開始對支北莊的地形、氣候等進行多方考察。通過和村“兩委”商議,大家達成了一致意見:種植中藥材。

2018年6月,楊軼群聯系運城市果業發展中心,免費為該村50戶貧困戶提供黃芪種子。每戶平均分到6公斤種子,可種植兩畝地。

由于沒有接觸過中藥材種植,貧困戶遲遲不愿行動。在楊軼群的鼓勵下,該村婦女干部任紅霞帶頭種植黃芪11畝,次年就收入了8萬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看到種植中藥材效益這么好,貧困戶紛紛放下顧慮,著手種植中藥材。

為了解決技術問題,幫扶工作隊又邀請相關專家,來村里舉辦中藥材種植技術講座。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指導大家解決種植中遇到的問題。

目前,支北莊村中藥材種植已經發展到340畝,平均每畝可收入6000多元。僅中藥材種植這一項,每年可為全村增收近200萬元,成為該村脫貧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

在村里率先種植中藥材的任紅霞,成了村里的富裕戶,去年給兒子娶了媳婦,還買了新車。今年,她家又在縣城購置了一個四合院,生活過得紅紅火火。

后來,支北莊村相繼成立了今卓養殖專業合作社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近60戶村民參股,其中吸收貧困戶38戶。兩個合作社的成立,進一步促進村民增收,推動全村脫貧攻堅事業再上新臺階。

在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中,支北莊村還爭取到130多萬元的資金,用于村里的綠化、亮化、美化、硬化及日間照料中心、村級衛生室等幾大板塊的建設。11個村民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項目工程已全面竣工,徹底改變了村里的落后面貌。

村民趙官鎖原來到晚上就閉門不出,現在每天晚上都去村文化廣場鍛煉身體,參加文化活動。他說:“村里原來晚上黑燈瞎火的,現在到處都亮堂堂,很多人跳廣場舞、鍛煉身體,我住在村里非常舒心。”

再過十幾天,將迎來第3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支北莊村人獻給自己節日的不僅有豐碩的果實,還有從心底里唱出的幸福的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