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王運濤 范 娜?時間:2020-06-24
記者 王運濤 范 娜

鹽湖區北古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增添的微噴管、微噴帶 本報記者 王運濤 攝
最近,夏縣上董村菜農李俊紅心情特別舒暢。
李俊紅家以種植大棚辣椒為主。他說:“往年,最怕辣椒成熟季節下大雨,去大棚的田間路變得泥濘不堪,不方便采摘不說,客商的車也開不到地頭,影響銷售。今年不一樣了,我們村正在進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把村里的田間土路都修成了砂石路,菜農去地里方便多啦!”
因為高標準農田建設,像李俊紅一樣受益的農民早已遍及全市60%以上的鄉村。而高標準農田建設對老百姓的好處,不僅僅是上地方便,還帶來了糧食增產、收入增加、灌溉省水、地力提升等。
作為全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之一,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現狀是怎樣的?相關部門都做了哪些努力?效果咋樣?連日來,記者前往市農業農村局及一些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進行了實地走訪。
增設施 提品質
進入6月中旬,全市的小麥收割已基本結束。站在永濟市栲栳鎮略芝村地頭,滿地麥茬一望無垠。村民告訴我們,別看麥茬沒有還田,但他們的秋糧已經播種在其間了,因為農技人員說“這樣做保墑”。
在略芝村,永濟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的小麥收割后“硬茬播種”和玉米收割后“秸稈還田+深松耕”,都已成為糧農種地的“家常飯”。而這些僅是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效果凸顯的一角。
略芝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規模為2200畝,項目施工期間,該村新建提灌站兩座,幫助農田排水、灌溉;架設380V低壓線350米;新建渠道近4000米;新建農橋35座、機耕橋3座等;埋設Φ200PVC管1740米;整修出7條田間砂石路,并在道路兩側栽植香花槐1354株;給村民發放有機肥265.9噸。該項目已于2019年9月通過驗收。
通過項目實施,改善了項目區農田基礎設施,培肥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糧食產能,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大大提高了項目區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實現了糧食增產增收,農業節本增效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原來村民都是用井水澆地,井水含堿量大,澆過的地,地皮都是白的鹽巴。高標準農田建設給村里修了渠,接上了黃河水。用黃河水澆地成本低也方便了。”永濟市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介紹,略芝村的耕地是鹽堿地,用黃河水改良后,再配合施用有機肥,耕地明顯發生了變化,從目前看達到了改良土壤的效果。
“實施田間排灌工程,每畝每年可節水43立方米,項目區2200畝耕地年可節水9.46萬立方米。我們的小麥畝產量也提高了,由實施前的350公斤/畝,提高到實施后的381.2公斤/畝,今年小麥產量更是創了新紀錄,戶均500公斤/畝,有的農戶甚至高達670公斤/畝。”略芝村黨支部書記武生魁高興地說,現在澆地、播種、施肥、收割都是機械化,人力投入比以前少,收入卻比以前多。以前10畝地能收入六七千元,今年收入1萬多元。
略芝村共有259戶1000多口人,全村耕地面積2900畝,其中2000畝地種植了小麥。
武生魁家有10畝地,以前他在城里做生意,地全部承包出去了。隨著糧食生產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效益好轉,2018年,他要回了承包出去的10畝地自己經營。
而在全村,跟武生魁一樣的村民不在少數。略芝村在外打餅子的人多,很多人做到了打餅子和種地兩不誤,還有一些其他村的年輕農民過來要承包項目區里的連片地。
近年來,土壤板結、土壤酸化、土壤鹽漬化、土地病害問題日益嚴重,作物減產減收,甚至絕產,土壤問題亟需解決。因此,高標準農田建設做到了高效節水和培肥地力,既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又是“中國飯碗”裝滿優質“中國糧食”的有力保障。
2010年至2018年年底,我市共完成了344.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而根據《山西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運城市要建成高標準農田404.51萬畝。
“2019年,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是56.98萬畝,涉及的12個縣(市、區)已全面開工,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設任務。”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9年開始,連續兩年,我市承擔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任務占全省四分之一。為全力推進這項工作,我市成立了市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導組。“今年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堅持疫情防控和工作開展兩不誤,三月份疫情吃緊的時候,我們印發了倡議書、工程建設規范,優先聘任當地貧困戶農民工,還相繼出臺了5個政策性文件、6個工程建設規范,嚴格調度推進工程建設。按照省廳要求,我們按照時間節點圓滿完成了‘十二五’以來高標準農田評估工作,截至目前2019年工程進度已經完成六成以上,2020年建設任務初步設計評審已經完成4個項目縣,‘十四五’規劃工作已全面啟動。這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該負責人說。
促抗災 顯能力
鹽湖區泓芝驛鎮是有名的酥梨鄉鎮,轄區內的王過村種植的“王過酥梨”已經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性產品。
根據相關規定,作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特產,酥梨產地泓芝驛鎮北古村等12個村被劃定在“王過酥梨”地理標志地域保護范圍內。
6月17日,記者在北古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區看到,經過雨水的洗禮,梨樹顯得郁郁蔥蔥。樹下,一排排微噴管、微噴帶,整整齊齊地匍匐在田間壟背,向地的另一頭延伸。翠綠中點染著墨色,沒有一點違和感。
鹽湖區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介紹,北古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2019年運城市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之一,于今年5月份開始施工,預計9月底完工。整個項目計劃在北古村鋪設地埋管13500余米,微噴管3萬余米,微噴帶33.2萬余米,修田間路8.7公里,在道路兩側植樹造林3937棵,更新深井兩眼,修復配泵6臺,給村民發放有機肥5袋/畝、水溶肥2袋/畝。目前,已鋪設地埋管7000多米、微噴管2700多米,田間路已經修好,植樹造林工作也已經完工,深井更新、修復、配泵也已經到位。
北古村有2360畝耕地,其中梨樹種植面積達1100畝,全村267戶,幾乎家家種有梨樹。
“我們這一帶比較適合梨樹種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栽種,到現在快半個世紀了,品牌已經打響,產品銷往國內一些南方城市,有的還走出了國門,賣到了泰國、新加坡等地。”北古村村委會主任郝建設介紹,近幾年來,由于管理比較粗放,施用大化肥,澆地也是采用大水漫灌,土壤有機質被破壞,導致梨的品質下降,口感不好。再加上近年來頻繁的惡劣天氣影響,病蟲害頻發,產品質量下降厲害,賣不上好價錢。
通過打造高標準農田讓農民看到了希望。
“高標準農田就是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建成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郝建設說,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已經得到明顯改善,相信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也能提高不少,地力上來了,也會為下一步的綠色生態農業發展奠定很好的基礎。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省農業農村廳下達我市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為56.98萬畝。其中,國家任務51.48萬畝,共安排12個縣(市、區)組織實施,分別為鹽湖區、永濟市、芮城縣、臨猗縣、萬榮縣、稷山縣、河津市、聞喜縣、夏縣、平陸縣、垣曲縣和絳縣。省級任務5.5萬畝,安排臨猗縣實施。目前,建設進度較快的縣有絳縣、鹽湖區、河津市、夏縣、芮城縣、臨猗縣和稷山縣。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鹽湖區堅持施工“三跟班”作業,確保施工質量,即監理跟班、群眾代表跟班、農業農村局管理人員跟班。芮城縣堅持施工,監理和群眾監督員持證上崗制度,保證監管到位。臨猗縣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工程建設推進快。垣曲縣復工建設信息在騰訊網等進行了宣傳。
高標準 強推進
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戰略部署。我市高度重視,堅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工程抓好落實。
在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農村工作領導組會議上,市領導多次對高標準農田建設作出部署和要求,并將其納入全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強力推進項目建設。這項工作由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發改、財政、自然資源、水利等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了政府主導、農業主管、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群眾參與、合力推進的良好工作局面。
夏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介紹,南大里鄉上董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全市的示范樣板點之一,建設規模為2004.45畝,建設內容有:更新機井1眼、新建井房10座、埋設管道13087米、整修3m寬田間道路4938米、農田林網栽植紫葉李1206株、增施商品有機肥400.89噸、深耕松1349.58畝、井設備配套16眼。目前,已完成更新機井1眼、新建井房4座、整修田間道路4938米、發放商品有機肥400.89噸、深耕松1214畝,管道安裝及機井設備配套工程正在實施當中,建設單位錯開農忙季節,加班加點傾全力共建,群眾參與度很高。
今年,我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實施宜機化改造建設,主要涉及夏縣、芮城兩個縣,建設任務為每縣1000畝。目前,兩個縣已經積極與當地農機發展中心對接,在項目初步設計中充分考慮宜機化改造建設,并征求農機中心相關技術人員意見,盡可能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效節水灌溉建設,同宜機化改造建設內容結合起來,打造高質量項目示范點。
“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省廳下達我市任務52.82萬畝,初設評審工作進展順利。”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5月份以來,市農業農村局先后兩次召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領導組會議,對2020年項目初步設計評審工作進行研究安排,制定了《項目初步設計評審技術規范》(試行),從省級農田建設項目專家庫選取了評審專家,啟動評審工作。截至目前,芮城、稷山、垣曲和平陸4個項目縣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正在限時修訂完善,預計7月初完成評審公示批復工作。
今年,我市利用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由山西大地環境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實施的省級建設任務,涉及的縣有永濟、河津、稷山、垣曲、平陸5個縣(市)。目前,大地公司正在組織項目選址勘測設計等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此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項目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引導群眾參與項目建設。在建設方案設計方面,廣泛征求項目區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群眾需求,聽取并采納群眾反映的合理的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定的建議。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全局將牢固樹立交總賬意識,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程調度,通過督導檢查、明察暗訪,嚴格工程質量,安全規范標準作業,打造群眾知情、參與、放心、滿意的工程,確保2019年下達的建設任務年底如期完工,2020年建設任務按時完成項目初步設計的評審工作,及時公示批復,確保年底前順利開工,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農業生態高質量發展的總要求,按照“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總抓手,統籌謀劃布局,高標準完成規劃編制任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