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牛東海 楊 盼時間:2020-06-02
眼下正是櫻桃采摘的季節,稷山縣蔡村種植的紅櫻桃已經成熟大量上市。顆顆如瑪瑙般掛滿枝頭,色艷味美的櫻桃不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采摘游玩,更是讓村里的櫻桃種植戶樂得合不攏嘴。
“按照每斤25元計算,櫻桃每畝收入在兩萬元左右,靠著3畝櫻桃每年收入六七萬元沒有問題。”近日,望著自家櫻桃園里前來采摘的游客,櫻農寧煥青高興地說。在蔡村,像寧煥青一樣依靠櫻桃產業增收致富的農戶就有80多戶,櫻桃已經成為蔡村村民脫貧致富的朝陽產業。
蔡村是傳統的農業村,過去主要種植傳統農作物。2012年,蔡村村“兩委”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聘請專家對當地土壤進行專業的土質檢測,同時對櫻桃的產銷情況進行市場調研,決定發展大田櫻桃產業。但是習慣于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村民們并不接受櫻桃種植這一新生事物。為切實打消群眾的顧慮,該村黨員干部帶頭種植櫻桃200多畝,到2016年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看到村干部種植櫻桃賺了錢,村民們坐不住了,也紛紛加入了種植行列。截至目前,蔡村的櫻桃種植面積已超過1000畝,隨著櫻桃產業的發展,村民的日子漸漸紅火了起來。
在櫻桃園里,一位吳姓客商告訴筆者,由于這里的櫻桃果大味美,自己每年都要來收購。這幾天每天發運櫻桃1500斤左右,賣到陜西后一趟下來就收入好幾千元。
秦世杰是本村的貧困戶,如今靠著種植櫻桃一舉摘掉了貧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今年已經賣了一萬多了,往后的日子肯定是越來越甜。”秦世杰興奮地說。
在蔡村村支部書記秦俊明的30畝櫻桃園里,到處可見忙著分揀裝箱的村民和快遞小哥。秦俊明說:“今年我們準備發動村民們搭建溫棚種植櫻桃,進一步增加收益,通過為村民提供苗木、管理技術培訓和舉辦櫻花節等措施大力發展櫻桃產業。同時在村里引進藍莓、紅喜梅、草莓等新作物,發展多元化的產業,把蔡村打造成集休閑、采摘、觀光于一體的精品果園經濟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