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0-03-18
臘肉,是干肉。《論語·述而》中孔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孔安國疏曰:“言人能奉禮,自行束脩以上,則皆教誨之?!鼻叭肆硪阎赋?,脩,脯也。十脡為束。脡,即條狀干肉。
南朝宋明帝特別愛吃臘肉,《南史》講他“奢費過度”的一個證據,就是“以蜜漬鱁鮧,一食數升,噉臘肉常至二百臠”。鱁鮧,魚鰾﹑魚腸用鹽或蜜漬成的醬。臠,切成小塊的肉。明帝的胃口也是真夠驚人。柳宗元名篇《捕蛇者說》云,永州有“觸草木盡死”的異蛇,“以嚙人,無御之者”。然而這種蛇有極好的藥用價值,“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因此“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又因此“永之人爭奔走焉”。而臘肉,乃冬天腌制的肉類,才是今天的概念。宋朝陳元靚《歲時廣記·煮臘肉》引《歲時雜記》:“去歲臘月糟豚肉掛灶上,至寒食取以啖之,或蒸或煮,其味甚珍?!鼻宄丁峨S園食單》中有“風肉”,云“殺豬一口,斬成八塊,每塊炒鹽四錢,細細揉擦,使之無微不到。然后高掛有風無日處。偶有蟲蝕,以香油涂之。夏日取用”,顯然也屬于“臘肉”之列。諸如此類,表明臘肉與臘肉不可等同,今天在簡體排版的古籍中遇到“臘肉”,應該核實一下繁體的同名著作,以弄清是“臘”還是“臘”。
臘肉是臘味的一種,臘味中還包括臘魚、臘雞、臘鴨等。有意思的是,元代篾稱在京求官之南人為臘雞。眾所周知,元朝建立后,把國民分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南人等級最低。《草木子》云:“天下治平之時,臺省要官皆北人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后有納粟、獲功二途,富者往往以此求進……在都求仕者,北人目為臘雞”。為什么這么叫呢?“蓋臘雞為南方饋北人之物”。那么多臘味,為什么是臘雞而不是別的,想來也有奧妙蘊藏其中吧。 (《南方日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