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1-20
一顆顆“星星”整齊排列在農家大門,文明風尚蔚然成風;一個個農村煥然一新,處處煥發著蓬勃生機;一幅幅生活富裕、安逸恬謐的鄉村畫卷,讓人如癡如醉……應著“鄉村振興”的號角聲,古耿大地一個又一個鄉村正在奮力描繪著美麗家園、美好生活的愿景,呈現出五彩斑斕、生機勃勃的新景象。
2019年,河津市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踐行鄉村文明新風尚,著力把農村建成和諧寧靜、安居樂業的城市后花園,讓群眾的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產業興旺,鼓足農民“錢袋子”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核心,最終落腳到生活富裕。河津市按照“東苗木、西灘涂、南農旅、北修復”的發展格局,堅持“主體龍頭化、種養規模化、產業特色化、加工精細化、流通平臺化”思路,著力鼓足農民增收致富的“錢袋子”。
——以產業為龍頭,打造趙家莊苗木、黃河灘山藥和中藥材、連伯韭菜、通和富硒小麥4個萬畝現代產業園,完成連伯村連綠種植合作社、鑫旺設施蔬菜、魏家院軟籽甜石榴、西梁鑫池生態農業4個精品示范園建設。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168萬畝建設任務基本完成,2.9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正在評審,劃定糧食功能區19萬畝,糧食總產量達2.01億公斤。航天農業院士工作站在隆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完成12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735家,家庭農場達到62家,運城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6家,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14億元。
——以增收為關鍵,強化“古耿魯班”“愛之橋月嫂”“晉鋁焊工”三大勞務品牌引領,建立勞務用工基地40余個,高質量輸出勞動人員1.7萬人,培訓農民5100人次,培養新型職業農民325人。大力發展“供銷e家”等電商平臺,118個村建成“益農信息社”,農產品銷路渠道有效拓寬。深化“一企幫一村”活動,組織72家規模企業結對幫扶集體經濟薄弱村,落實幫扶項目55個、資金761萬元,121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全市90家單位派出97支幫扶工作隊,派駐農村第一書記38人,1200余名黨員干部與所有貧困戶結對幫扶,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00余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年脫貧1852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生態宜居,打造百姓美麗新家園
美麗鄉村,何以美麗,以何美麗?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市按照“三個三”的工作思路,以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等13項內容為重點,集中打造14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快實現“五步走”整治規劃目標。
——圍繞污水治理、改廁、取暖三大短板,堅持問題導向,集中火力,精準破解。投資2.11億元,采用PPP模式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目前已在17個村開工,力爭2年—3年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讓74個村16萬人喝上了優質巖溶水。在抓好農村污水處理、管網建設的基礎上,全面推進落實4000座改廁工作任務。結合全省“煤改電”“煤改氣”清潔取暖項目,積極探索新能源,推廣地源熱泵技術,改變農村冬季取暖方式,完成“煤改電”9437戶、“煤改氣”2884戶,1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采用地源熱泵取暖,750戶可再生能源生物質爐項目在柴家鄉安裝完成。
——以村莊環境“干凈、整潔、有序”為目標,相繼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清理生活垃圾2.5萬余噸、河道塘溝垃圾1600余噸、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1300余噸。新建垃圾中轉站8個,評選“四好”衛生家庭5400余戶,完成創評任務90%以上,小梁鄉成功創建全國衛生鄉鎮。以交通干線沿線環境整治為重點,開展“一拆”“五清”“兩整”“一綠”整治行動,清理露天雜料堆40余處,整理規范綠化帶7000平方米,整治后返綠550平方米,交通干線沿線風貌明顯改善。
星級創評,掀起群眾“追星潮”
“現在村里百姓都掀起了‘追星’熱潮,因為‘星星’代表的是整個家庭榮譽,誰都不愿落后。”小梁鄉伯王村四星級文明戶張克福介紹說,自從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后,創星成為鄰里之間最多的話題,也激發了村民創星的決心。現在,“星級文明戶”已成為我市農民的新追求、新時尚。
“小家”帶“大家”,家風帶村風,村風帶民風。在星級文明戶創建中,我市積極借鑒先進經驗,逐步探索出“評、審、掛、管、獎”五位一體的工作機制,確保創評工作取得實效。全市共有38515戶參與了創評活動,評選出五星級文明戶924戶,四星級文明戶11482戶,三星級文明戶21942戶,逐步形成了“家家都有好家風、戶戶培養文明人”的良好社會風尚。同時,還為全市143個行政村的148個農家書屋更新配送圖書,進一步引導廣大群眾提升文化素質,樹立文明新風尚。
“群眾只要有糾紛,絕不能推諉、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地解決,就有可能激發矛盾。”小梁鄉劉村民調主任張江生介紹說,由于自己對村民的事有求必應,現在只要村民有糾紛,就會直接找他協調矛盾。在我市,像張江生這樣每天奔波在基層,為群眾調節矛盾的人民調解員目前已有727人。同時,我市扎實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工作,對18個農村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進行了集中整頓。加強農村“兩會一隊”建設,全市143個行政村和9個社區實現了民調會、治保會、治安巡邏隊全覆蓋,筑牢了農村社會治安第一道防線。
鄉村永遠是一道迷人的風景。人們有理由相信,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聲中,在“補短板、解難題、惠民生、享紅利”思路指引下,河津鄉村全面振興發展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大群眾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史耀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