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0-01-13
王琪琳 趙王娟
那一廂廂脫殼的谷粒,像一顆顆金黃的小珍珠。隆冬時節,聞喜縣河底鎮桃溝村的三叉河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將金燦燦的小米在車間裝袋、封口……年關將近,社員們將一袋袋小米裝好,送往各大市場,表情溢在臉上,心里充滿甜意。
桃溝村位于中條山前沿,全村3000余畝耕地分布在山嶺溝壑。2016年以來,村干部積極引導村民種植和引進優質谷種,在該村發展新品種基地100余畝,帶領村民脫貧增收。去年,村里又推廣酵素灌溉種植技術,使得桃溝村谷子碾出的小米更加環保綠色。
村民張關衛說,引進谷子新品種進行試種后,于2018年種植了20畝,畝產當年達400公斤,收入5萬余元。村民看到他家新品種谷子顆粒飽滿,色澤橙黃,產量比以前的品種還高,好多種植戶動心了。去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李青民等種植了新品種,收益就超過了預期。去年,他科學種植,使用酵素灌溉種植技術,加上精心管理,同樣的畝數,收入高達10萬元。
為了防止把產品做“炸鍋”了,三叉河種植專業合作社要求采谷穗時進行嚴格挑選,碾壓時不能有污染,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嚴格把關,杜絕參入次品,確保大家吃上既生態綠色環保,又優質干凈衛生的小米。李青民說,他家四口人,脫貧攻堅使他2017年年底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以前村里自然條件差,天旱沒收成,祖祖輩輩靠種植小麥和玉米養家糊口。他說:“村里如今來了幫扶工作隊,地里種小米,加上國家脫貧發放的補貼,我農閑時還在植樹專業隊干活,兒子在外地打工,收入都不錯,日子一年好過一年,心里有了幸福感。”
桃溝村村干部李丁明說,桃溝村自然條件較差,旱地居多,但山區晝夜溫差大,農藥化肥的殘留物較少,適合發展小米、薯類等雜糧作物,群眾積極性較高。今后,村里增加設施投入,通過流轉土地等方式,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引進良種和種植新技術,帶動更多村民投身這個產業,鞏固貧困戶脫貧成果,使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