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樊峻峰 樊朋展 李政奇時間:2019-12-31

樊啟才耐心聽取當事人的訴求 樊朋展 攝
抉擇:所有的努力,他只圖當事人的愁眉變歡顏
隆冬的晉南,氣溫愈來愈低。忙碌了一年的農民有了片刻清閑,那些因為農忙而擱置一旁的瑣事,也到了該了斷的時候。
12月11日,在臨猗縣人民法院牛杜法庭調解室內,樊啟才剛調解完一起民間借貸案。這時,一名男子推開房門,對樊啟才真誠地說了聲“謝謝”。
男子名叫趙某,是臨猗縣楚侯鄉人。不久前,趙某的女兒因一起離婚案被告上法庭。去法庭前,他給在江蘇打工的女兒千叮嚀萬囑咐:“這事情相當麻纏,最少得請十天假。”
但讓趙某一家人沒想到的是,在樊啟才的調解下,這起離婚案調解當天就結案了。“女兒離婚令人煩,無可奈何進法院,有幸遇到樊法官,連調帶執一日完。”這個曾讓他們一家人吃飯睡覺都不安生的“疙瘩”終于解開了,趙某的女兒在調解完的第二天就回到江蘇上班,趙某一家人也很快走出了陰影。
這樣的調解,樊啟才一天最多成功調解過7起。離婚案、債務案、宅基地糾紛案、贍養案……原告與被告唇槍舌劍,樊啟才無數次在反反復復的訴求之間找到癥結。
是什么信念支撐著他,在本該安享晚年的時候,還能如此“瘋狂”工作?
1982年,樊啟才轉業回到臨猗縣人民法院。當院領導征求他意見時,他問,哪里最遠最偏?領導說,孫吉法庭。他立馬說要去孫吉。
孫吉法庭不僅離縣城遠,而且離他的老家東張鎮西儀村更遠,回一趟家要走七八十里的土路,而那里,農村戶口的妻子還要經營責任田,照顧老人和孩子。
孫吉法庭艱苦的程度超過了樊啟才的想象——幾間破舊的民房是他和同事的辦公和住宿場所,房間里還有不少老鼠洞。沒有電話、電視,想打電話要跑去工商所,想看電視還要到老百姓家里去“蹭”。
在孫吉法庭工作期間,樊啟才身邊不斷有同事回到縣城工作,好心的同事和親友也不停“攛掇”他回縣城工作。
但當時孫吉法庭庭長王萬秀的一句話“提醒”了樊啟才,“你在部隊擔任過指導員,有做思想工作的經驗,群眾更需要你”。
從此,樊啟才暗下決心:“守在基層,盡自己所能,做一名化解群眾身邊煩心事的法官。”
從土路到柏油路,從幾輛破舊的自行車,到騎到報廢的摩托車,樊啟才從孫吉到老家的路,一走就是25年。家人還記得,他推著壞在路上的自行車回過家,拿著斷了的摩托車鏈條回過家……“東張到孫吉這條路,見證了爸爸對工作的執著和對家的牽掛。”樊啟才的女兒樊東平說。
初心:百姓煩心事,在他心里都是大事
“沒有法律知識和生活經驗,光靠一腔熱血,再費勁也調解不成。”每天面對爭吵不休的當事人,樊啟才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好調解工作。
從此,樊啟才四處求教,白天現場調解、記錄案卷,晚上翻書解惑,遇到知識盲點,立馬找法官咨詢。
“那時候經常下鄉,我跟王庭長一人騎一輛自行車,一個村一個村地跑。”樊啟才說,在鄉下他了解了不少風土人情。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知識,讓他成了一名“有人情味兒”的調解高手。
由于業務能力突出,1994年,樊啟才被任命為孫吉法庭庭長。1997年,樊啟才做出一個讓不少人難以理解的舉動——他主動向上級提出:“基層法庭更需要腦子活泛的年輕人當庭長。”
就這樣,30多歲的年輕人李智亮擔任了孫吉法庭庭長,樊啟才又回到了審判員的普通崗位。
“當年,他對我的工作非常支持,也非常配合。”李智亮回憶道,“他是真心實意地‘幫扶帶’我們年輕人。沒有一定的境界,很難做到這一點。”
“樊啟才經辦的民事案件近萬件,但他從來沒有被當事人上訪告狀,也從來沒有被控告人投訴舉報。”臨猗縣人民法院原紀檢組長薛芳說,“他有的只是滿屋掛不下的錦旗和收不完的感謝信。”
今年8月,一名邵姓男子專門從北京趕回,找到了樊啟才。一見面,邵先生就握著他的手,說不盡的感激。
原來,30年前邵先生因為離婚案從北京回來后,由樊啟才接手該案。當時正值麥收季節,樊啟才放下家里搶收小麥的事,立馬調查、走訪、談話,為這起案子忙前忙后,最終成功調解。
“當事人的煩心事就是最大的事。”這是樊啟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有一天,孫吉突降大雨。傍晚時分,大雨還沒停,樊啟才辦案回到法庭,就聽見大門被敲得“咚咚”響。打開大門,樊啟才看到站立在雨中的村民王某。
王某與哥哥是鄰居,哥哥家院里挖了道樹坑,緊挨著兩家的土院墻。王某曾因一件刑事案件與哥哥結怨,他便跑到法院向樊啟才求助。樊啟才沒有絲毫猶豫,與同事荊金科冒雨跟著王某到他哥家,與當事人擼起袖子,在院子里挖了一道溝,把水及時排了出去。
一年冬天,臨猗縣突降大雪,天寒地凍。女兒擔心父親路上的安全,家人也勸他別上班了,雪大路滑。“上星期約好的當事人今天來哩,我不去,讓人家白來,人家該咋想?”說完,樊啟才就騎著摩托車上班去了……
堅守:退休不推事,他成基層法庭大忙人
如今,樊啟才依然堅守在基層法庭,做著民事調解工作。
這份工作,是年近古稀的樊啟才“自找的”。
2009年,眼看自己快退休了,樊啟才想了很多。“我就想著,我身體還健康,看自己退休后還能不能在法庭幫幫忙。”抱著這樣的心態,樊啟才向領導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2010年,樊啟才退休后,作為人民陪審員,被返聘到牛杜法庭。每天9時前,樊啟才都會準時到牛杜法庭上班。
這幾年,牛杜法庭平均每年受理案件數在300件左右,且案件的調撤率不低于70%。樊啟才經手調解的民事案件每年都占法庭結案總數的一半以上,而且無一反彈和上訪。
“他是我們牛杜法庭的大忙人。”牛杜法庭庭長韓武斌說。
“退休法官的法律功底深厚,調解經驗豐富,讓退休的法官加入人民陪審員的隊伍,既能發揮他們的余熱,也能提高調解工作的效率。”臨猗縣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閆文琦解釋。
“他好像有種‘魔力’,什么疑難雜癥,到他手里都能化解。”臨猗縣人民法院民庭員額法官謝海濤提起樊啟才時,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3月份,一起身體權糾紛案的成功調解,讓不少法官對樊啟才印象深刻。原告荊某和被告劉某同村,曾因瑣事有過節。2016年7月31日,劉某打傷荊某,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劉某提起行政訴訟,經兩級法院審理后予以維持,后劉某向山西省高院的申訴被駁回。
一方面,荊某要求劉某賠償近4000元,另一方面,劉某不同意,并不斷上訪。這件棘手的案子,到了樊啟才手里后,以劉某賠償荊某1000元調解結案。
“我沒啥‘魔力’”樊啟才說,“找準問題的癥結,找到雙方訴求的平衡點,矛盾就好化解了。”
采訪時,樊啟才說:“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我們,要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這也讓我更加堅定立足基層,執著民調的信心。”
臨猗縣人民法院院長徐社峰在全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大會上稱贊樊啟才:“樊啟才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典范,他被樹立為我們身邊的學習榜樣,可以說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扎根基層不忘初心使命,情系百姓彰顯司法溫情”,這是百姓對樊啟才的最佳褒獎,更是他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實寫照!
38年的堅守,他硬是把瑣碎、平凡的民調,把化解百姓的煩心事,做成一種精彩,一種藝術,一種境界。
中共黨員、臨猗縣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樊啟才的人生之旅,始終跳躍著理想信念的熠熠火花。他用幾十年的堅守和追求,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