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楊學杰時間:2019-12-27
不知不覺,2019年又到了盡頭。站在歲末,回望一番,心情難抑,只為那一張張讀書單,書寫著一個教育人的教育情懷,也惋惜還有許多心儀的新書仍在閱讀的漫漫長路上。
閱讀,只為那一句話
對于一個學校的管理者來說,一直堅守著一句話:教育家辦學。教育家辦學是一個文化傳承的過程,也是一種理想目標,是提高學校辦學品質的重要途徑。閱讀者首先要沿著固有的文化成果尋求辦學的經驗,這經驗主要是間接的知識積累。中國歷史上擁有很多的教育家,更有豐富的教育思想傳承了下來。于是,我不斷進入了探索辦學思想的深水區,找到了《走向教育家:校長專業成長的取經》(張曉峰著),與陶行知對話,請教生活教育的真諦,探尋曉莊學校鄉村教育的精華,叩問平民教育的理想;又聆聽張伯苓的成長歷程,回望一個教育家成長的道路和成功的要素,發現創辦南開大學的故事;回想廖世承的濟世救國的教育情結,佩服“教育方面最重要的,當然是師范教育”理念,以及嚴以律己、為人師表的育人思想;駐足經亨頤的春暉中學,遇見朱自清、夏丐尊、匡互生、豐子愷、朱光潛、劉叔琴、劉薰宇等一代名師,與他們相交相知,飲茶喝酒,談書論道,用先進的辦學理念、精誠合作的態度在充滿愛和人文關懷的氛圍中幸福地享受教育給我們帶來的愉悅。
年初曾經讀過的一本書,名字叫《中國名校長辦學思想錄》(朱永新主編),又激活了我心中對于教育家辦學的敏感神經。于是,又一次仔細閱讀了一遍。有時,還不免掩卷深思,或者翻一翻自己的工作筆記,思想似乎又復雜起來了。但是,唯有崔其升的做法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李希貴的從管理走向領導,李鎮西引領班主任隊伍的經驗,以及劉彭芝追求教育理想、成就卓越人生的感悟,忽然覺得眼前一亮,這不正是朱永新先生說的“思想的光芒照亮了教育的路程”?真是讀書增智,讀書啟智,讀書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美好!
閱讀,讓課堂與思想同行
課堂是學校常態化的教育行為。近年來,許多專家學者關注學校的課堂就是因為課堂是學校教育思想的發散陣地,做好這個陣地,學校的工作就算完成大半了。說實在的,要實行課堂教學的根本性革命,唱主角的一定是學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而閱讀是統領教師思想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為了課堂的效率而閱讀,我開出了實現課堂高效的閱讀單,許多教師與我一樣一頭鉆進書中,好長時間不能自拔。后來,大家又多次審視我們的課堂,多次聽取同仁的課,慢慢地,思想逾越了先前的堡壘與障礙。之后,我再次回味了重印了八、九次的《有效教學66個經典案例》(陳海濱、徐麗華主編),字斟句酌地閱讀了那一個個精彩的課堂,看到了巧妙的課堂設計對效率的作用,發現了有效課堂生成的契機,學會了機智的引導,重視了學情對課堂效率的影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課堂,并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也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隨后,我又翻閱了《第56號教師的奇跡》,又一次看到了一位平凡的教師——雷夫,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用對教育的摯愛喚醒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用自己的耐心換來了孩子對自己的信任。2019年,我們經過一年的書蟲生活,思想在變,課堂也在變。相信今后還會繼續變。
閱讀,讓教育人生更美好
讀書,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工作之余,我們也曾經有過“邊喝咖啡邊讀書”的高雅與悠閑,也有過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神聊,還有過一磚一瓦的知識積累,無論怎樣,有一樣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教育的內涵越來越豐富,閱讀后的神清氣爽是越來越養人,工作起來越來越輕松,心情越來越愉悅。閱讀,本身就不是鴻溝不可逾越,而應當是開卷有益,五谷雜糧搭配攝入,才能營養均衡。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閑暇時,我不免翻一翻《經典散文讀本》(采桑子主編)之類的養心、養神之作,品一品名篇佳作,短小精悍,用一用時間的邊角料,一篇一個閱讀單元,一篇一個收獲,可以與朱自清、林語堂、郁達夫、沈從文、劉半農、汪曾祺、季羨林、畢淑敏、林清玄、余光中、席慕蓉等大家同呼吸,共命運,抒發真性情,領略人生的浪漫,感受生活的詩情畫意,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改變自己的人生態度,提升自己的處世品位。
生活中不止有純粹的芳香,還有幸福的工作與閱讀。這樣的閱讀才會有美好的人生。時間的邊角料也滋潤到類似《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著),哪怕是課間10分鐘,有時也會帶給我們一個收獲,哪怕是曾經讀過的,重溫也會有另外的收獲,而且,長時間的積累影響著我們的教育生活,讓我們感受到教育的美好,感受到學校生活的豐富有趣。
回眸2019,閱讀給我們創造了許多的機遇,創造了教育教學的新高度。作為閱讀者,在讀書的路上快樂地砥礪前行,猛一抬頭,又是一個新的里程碑!跨越過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有又許多好書在等著我,我須繼續極速前行!
(作者系市實驗中學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