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馮紅寅時間:2019-12-24
我家陽臺上有一盆曇花,六年來,備受家人冷落。
這曇花原本是妻從鄰居那兒移栽來的,當初只一片葉子。隨著星移斗轉,春秋幾度,除了植株長高,衍生出新的多個厚實葉片外,傳說中“曇花開花”依舊是傳說,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在家人望眼欲穿的期盼中化為幻景,只好“望花興嘆”了,認為她是雄曇花,永生不會開花了。
遷居新家時,妻在極度失望之余,將一米高的曇花移植于一粗糙瓦盆,放之客廳嫌她礙眼,置于陽臺嫌缺雅致,于是干脆將她發配至陽臺一角落。妻平日澆水、施肥就很少顧及她了,而對其他花兒,妻則盡心呵護。不知她從哪兒拿來了一套“育花理論”,認為花兒是極具靈性的植物,因而每天的必修課是對客廳里的花兒輕輕撫摸一番,甚至輕輕吟唱一段優美的唱曲,似乎花兒得到了天籟般的享受,更加生機盎然了。
然而,最近曇花的一些表現,簡直是石破天驚,讓我們刮目相看了。
兩個月前,妻無意中發現在那盆高大曇花植株的底部,赫然吊著一簇萎縮、有點干枯的花蒂,經一再研究,確認那就是曇花敗落的樣子,驚喜與惋惜在我們心海蔓延。隨之,妻又有了新的發現,在曇花一厚重的葉片邊緣,鼓囊囊萌生了一生長點。經再三比對,確認就是可以盛開曇花的小生命了!
接下來的月余工夫,曇花成了家中的新寵。我上網查找曇花的資料,從理論上指導我們照料曇花;妻“移情別戀”,在驚奇、欣喜的心情中,更為殷勤地關注這新的生命。在我們愛戀的目光中,她一天天長大,長長,長有20公分左右時,長出了紫紅色的花蕾,花蕾頭部微微上翹。那些天,我們的心,被希望充斥著,又因為擔心高高懸在空中,一有時間,就觀察她的變化,一旦外出,心里總是牽掛著,只怕又一次錯過花期。
當時間的指針,指向10月17日晚8時,傳說中的曇花,竟石破天驚,始有綻開的跡象,9時,只見花筒慢慢翹起,紫色外衣慢慢打開,隨時間推移,不斷綻放,至次日凌晨二三點,潔白如雪的20多片花瓣完全開放,達到最盛。只見潔白的花瓣,盡情舒展空中,在花瓣層層圍裹中的成束成束淡黃色花蕊悄然挺起,中間一柱狀雄蕊高高翹起,花瓣層層分開來,形成一朵圓形的大白花,那么嬌媚,那么誘人。燈光下,那潔白的花瓣精致光滑,像白玉那么玲瓏剔透,又宛如一白衣仙子,蔚為壯觀。曇花散發的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彌漫在深秋的寒夜中,更添詩情畫意。早上7時,發現花冠閉合,后逐漸走向凋零,這一過程可謂人們心馳神往、魂牽夢縈的“曇花一現”吧!
為了觀賞那驚人一幕,我們花費了不少心思,幾乎沒有睡覺。那一晚曾幾移曇花,先搬放于客廳的茶幾上;臨睡,又移至臥室椅子上;臺燈則插上電,通宵亮著;手機,不停地拍照,曇花一夜盛開的關鍵節點,完全被我以圖片形式記錄。
曇花的生命何其短暫,如漆黑的天幕上閃過的一道流星,但它把自已最驚艷、最壯麗的一面留給了人間,走得那么匆忙,那么從容,那么淡定。
其實,曇花一現雖然短暫,人生也不過百年,如果放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宇宙中任何的生命都顯得何其短暫。但只要能在短暫生命歷程中,釋放出生命的光華,足矣!曇花如此,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人如曇花。
古往今來,在中華民族星漢燦爛的英杰榜單上,許許多多先賢才俊英年早逝,但至今烙印國人心中,讓人景仰。譬如初唐四杰之一,河東才子王勃,登滕王閣,文思泉涌,揮筆寫就《滕王閣序》千古絕唱,不幸早逝;到了現代,為了自由、解放,建立一個人民幸福的國家,年輕的共產黨領袖瞿秋白,才華橫溢,如果在任何一學科方面繼續發展,都可能是成為大師級的人物,然而他卻以文弱之身投身革命,奉獻了生命;共產黨人的軍事家方志敏,獨立創建了紅色根據地,其文學才華,令人嘆服,今天,我們讀著他從獄中傳出的錦繡文章,依然能感受到先烈濃濃的愛國情懷,依然撥動著我們的心弦,而他卻舍生取義,過早犧牲;新中國建立后,南海撞機的王偉,用自己青春的生命,捍衛了祖國的海空,被譽為“海空衛士”……詩人臧克家有詩云: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一代史圣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些偉人的哲思,向人們揭示了一個真理:一個人的生命不在于長短,為了國家人民的利益,即使短暫的生命,也會成為永恒。
曇花具有這些英年早逝優秀人物的品格,生命雖短暫,然而遺留于人間的芳香,嬌美的花姿,仍“余音繞梁”。我敬重曇花!
曇花如人。
曇花有自己的“花期”,六年來,朝朝暮暮,曇花都在積淀著生命的力量,她汲取大自然日月星辰之精華,承受風霜雪雨之滋潤,日日夜夜,千辛萬苦,終于迎來了今日的璀璨怒放。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天才少年不乏其人,如:甘羅12歲拜相;柯杰16歲成世界冠軍;年幼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等。這些早慧的人類精英,在人生的早晨就迎來了生命中“花期”,是令人羨慕的。但也有一些人,生命的“花期”較晚,屬大器晚成的典范。譬如被譽為“兵家鼻祖”的姜子牙72歲才拜相;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62歲才成就霸業;“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蘇洵,57歲帶領二子進京應試,從此文名大盛;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響應陳勝起義揭竿而起時已48歲了。
歷來,英雄不論年齡。大器晚成者,多是前期默默無聞,但他們在生命的早期、中期,千錘百煉,凝聚力量,增長才華,到一定時期,其德、才、識和文韜武略都已爐火純青,加之天時、地利、人和,功成名就則水到渠成了。
曇花,具有人一樣的品德,擁有人一般大器晚成的英雄情結,我贊美曇花!
曇花,品德高潔,淡泊名利,為人低調,從不與姹紫嫣紅的百花爭艷;從不在喧囂的白天博人眼球;她總是踏著月光而來,迎著晨光而去,用自己怒放的生命為夜間增添一份淡淡的清香,去慰藉人們的心靈。
曇花,是花之嬌姣、人之高貴者。
我禮贊曇花!
如今,每當夕陽晚照的傍晚,或月到中天的深夜,抑或是晨曦微露的拂曉,也無論是從機關下班,攜帶“案牘勞行”的倦容,一旦看到曇花,精神為之一振,慈愛的目光一如氤氳于客廳花的芬芳之氣,籠著陽臺那一株曇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