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12-09
我國東中部冬季最大的降雪天氣,不在最為嚴寒的東北地區,而在南方。時間則在“小寒大寒”,即也不在大雪節氣。因為東北許多地區最大積雪深度雖然都在50厘米以上,新疆伊寧達到北方極值89厘米,但并非是一場雪所成,而是雪后不化、多場雪累積所致。實際上那里每場雪反而都不大,因為那里極為嚴寒。
我國東中部地區最大一場雪,令人意外地發生在江淮、江南北部地區(但很快化完)。主要是因為這里緯度低,發生降雪的暖氣流層比北方更加深厚,水汽總量也更豐富的緣故(但更南地區則因天氣過暖,大雪多化為雨下了)。例如1954年年末到1955年元旦,一場持續兩三晝夜的大雪,北緯32度附近最大雪深都在40厘米以上。其中安徽壽縣和江蘇南京曾分別達到52厘米和51厘米。80年代中期的一個隆冬(記得在1月中下旬),筆者一行從北京飛去杭州開會,正遇大雪,飛機在杭州盤旋20多分鐘,最后只好伺機降落在上海機場。這場大雪雪深最大的地方也有45~50厘米。
這里最大降雪多發生在1月份“小寒”“大寒”節氣的原因,主要是這里冬季暖和,所以只有最冷時期才有合適的零下低溫以利于降大雪的緣故。至于地域發生在江淮的原因,是因為這里緯度南北適中,江淮以北冬季嚴寒水汽條件較差,江淮以南氣溫過高,成為難降“鵝毛大雪”的緣故。廣而言之,我國南方凡冬季溫暖的地區,如有大雪,一般都下在最冷的小寒大寒而非大雪節氣。(《科普時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