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百強民企,為啥強?(一)
轉型助力高質量發展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2-04

記者 劉曉瑞

近日,山西省工商聯發布“2019山西省民營企業100強”,運城市創六項第一:入圍百強企業數量16家,位居全省第一;入圍企業營收總額1047億元,排名全省第一;山西建龍以營收315.7億元,位居百強榜單第一;2016年—2018年入圍企業由9家發展到16家,增加個數最多;全省百億元以上企業15家,運城4家,入圍企業個數最多;入圍企業中,制造業企業占比最高。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排名,見證著16家入榜企業經營發展的“成績單”,也反映出企業做大做強的積極探索和成功經驗。近年來,市委、市政府乘著中央、省委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東風,不斷提升民營企業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推進民營經濟加快轉型、率先轉型、深度轉型,引導民營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按產品門類劃分,在16家入榜企業中,14家為制造業企業。這些“運城制造”強在哪?近日,記者深入多家入榜企業采訪,追尋運城民營企業的發展足跡,探索運城民營經濟崛起的經驗。

煤焦化行業

走深加工、全循環的路子

2018年,山西陽光焦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焦化”)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達到113.9億元,榮登全市“龍榜”企業。

據了解,陽光焦化的前身是西鐵商貿清澗洗煤廠,自1988年創業至今,其主打產品中煤焦產業板塊現已形成煤炭產量390萬噸/年、原煤洗選800萬噸/年、焦炭生產500萬噸/年、自備發電8億千瓦時/年、煤氣輸送10億立方米/年、供水能力1億立方米/年的循環產業鏈條,成為全國獨立焦化行業“旗艦企業”。

“陽光焦化在做強煤焦產業板塊的同時,必須積極推進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走深加工、全循環的路子。”陽光焦化集團董事長薛靛民的發展思路非常清晰。

煤焦油通過深加工可以生產出炭黑,而炭黑是橡膠工業的第二大原材料,主要用于輪胎和橡膠制品。經過前期調研,陽光焦化開啟新的轉型之路,產品觸角開始向橡膠行業延伸。截至目前,陽光焦化炭黑產業板塊目前擁有11條炭黑生產線,年產能力50萬噸,是全球最大的單體炭黑生產基地。公司擁有七大系列15種產品,與普利司通、橫濱、固鉑等30多家大型客戶建立了長久穩固的合作關系,成為全國知名炭黑企業。

從精制煤焦油瀝青中提取的炭微球,可以廣泛用于鋰離子電池行業,而其中的微纖維則是一種新型建筑保溫材料。2019年6月,陽光焦化總投資2.83億元的豪侖科化工4萬噸中間相炭微球項目基本完成,標志著陽光焦化的產品觸角正式向新能源材料行業延伸。據悉,該項目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35億元,實現利潤9500萬元。

在“穩焦興化、焦化并舉、上下聯產、以化領焦”的發展理念指導下,進入百強民企榜單的中信金石、永東化工、中信鑫泰能源等煤焦化企業,也都緊緊圍繞綠色循環發展,深耕煤化工深加工,走出了各自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的新路。

鋼鐵冶金行業

走高端化、精品化路子

山西建龍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建龍”)是由建龍集團對原海鑫集團實施重組后賦予新產業、新內涵、新面貌的全新公司。作為運城市有史以來唯一年銷售收入突破200億元的企業,山西建龍積極調結構、謀轉型、拓市場。

在推進產品結構轉型升級方面,山西建龍以“三個百億”為方向重點推進。2017年至2019年,山西建龍累計投資120億元,以每年新增100億元銷售收入的速度建設系列轉型升級項目,從根本上調整產品結構。  

在推進發展方式轉型方面,山西建龍以生產性服務為方向重點推進。山西建龍依托聞喜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精品鋼產業園實施集群化發展,向下游產業細分延伸、推進精深加工,構建集群化、園區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新業態;發起成立山西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為集團鋼鐵企業并購和鋼鐵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建設現代物流平臺,開展集公路、鐵路、水路、中轉于一體的多式聯運服務,形成特色鮮明的物流服務產業集群;做強廢鋼加工配送服務產業,成立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分期建設150萬噸規模的廢鋼加工配送基地,首期已建成30萬噸規模,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做強廢鋼加工配送服務業。

山西高義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義鋼鐵”)多年來緊跟可持續高質量轉型發展步伐,千方百計謀轉型、創新思維促跨越,著力完善“以鋼為主,多樣性并舉”的產業布局,努力推進企業經營向縱深發展,以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力。

高義鋼鐵在2017年、2018年,先后投資8.3億多元,連續兩次對原有技術進行全面改造,在優特帶鋼生產線、球團生產線改造等方面取得巨大突破,為產品結構優化打下良好基礎。2019年,高義鋼鐵又先后投資3.13億元,啟動360m2燒結提標改造項目;投資1.08億元,啟動燒結煙氣協同處理分布式65MW余熱發電項目;投資12.6億元,啟動減量置換建設1×1680m3高爐及配套項目。

山西東方資源發展有限公司業也積極發展循環經濟,深挖內潛搞改革,創新驅動促轉型,不斷推進企業向“高精特優”方向發展。

全市鋼鐵冶金行業加快轉型升級,調整產品結構,為我市建設中西部地區精品鋼生產基地和黃河金三角區域綜合性工業服務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機械制造行業

走集群化、全配套的路子

縱觀大運集團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求新、求變、求發展的轉型史。

從“賣摩托車”到“造摩托車”,這是大運集團的第一次轉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運”摩托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從“造摩托車”到“造汽車”,這是大運集團的第二次轉型。2009年10月26日,第一輛大運重卡下線,填補了山西自主生產重卡的空白,改寫了山西人不能自主造汽車的歷史。

從“造傳統汽車”到“造新能源汽車”,大運汽車響應國家號召,緊貼市場脈搏,憑借在傳統燃油汽車行業積累的優勢和迅猛發展的勢頭,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布局,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超前謀劃,并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大運汽車的核心戰略著力點。

2018年,大運汽車在現有純電動汽車產能基礎上,投資25.3億元,規劃年產2萬輛純電動輕客和10萬輛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擴建項目,這一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利稅12.5億元,并可形成龍頭企業的產業集群帶動作用,吸引電池、電機、電控等一批核心零部件優勢企業投資建廠,形成1:3以上的產業帶動效應。

2019年8月,大運自主研發生產的純電動MPV在運城工博會驚艷亮相,獲得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019年10月22日,大運集團董事長遠勤山應邀出席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大運新能源純電動物流車、氫燃料物流車、SUV、MPV與會展出。這不僅意味著大運汽車正式進軍乘用車市場,更標志著大運汽車作為山西省本土新能源汽車制造企業的代表,已成為我省能源革命的排頭兵。

大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中國民營商用車企業的領軍代表、山西省汽車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運城市“龍騰虎躍”發展計劃首登“龍榜”企業,始終堅持在產業鏈條上延伸,在產業上互聯配套,形成基地集群式的發展模式,為運城市乃至山西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