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永濟市虞鄉鎮東坦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有斌興村側記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2-04

衛明珠 王 超

寬闊的村級活動中心、嶄新的鄉村醫療室、整潔的鄉村巷道、古香古色的村史館,全村人均收入一年一個新臺階,一舉突破1.3萬元……

看著村里這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永濟市虞鄉鎮東坦朝村村民們感慨萬千。這個山腳小村,短短幾年時間,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如芝麻開花節節攀高,村民們說:“多虧了咱的領頭人——王有斌!”

舍小家·為大家

1994年,王有斌這個土生土長的村里娃去太原創業。經過多年打拼后,他的生意遍及海南、山東等地,事業小有成就。其間,他在全國各地經常出差,看到很多農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老家的舊貌依然、村民貧困依舊:道路坑坑洼洼、村民用水吃水困難、集體經濟為零,村民怨聲嘆氣,被“窮”字壓得喘不過氣來。經過深思熟慮,王有斌痛下決心:返鄉。2014年,他不顧家人的埋怨和反對,毅然放棄在太原蒸蒸日上的建材生意,舉家返鄉。最終,王有斌走上了東坦朝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成了全村的領路人。

上任后,王有斌逐戶走訪征求意見,整理出村民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并逐個解決:從強化基礎設施入手,通過各項民生實事的落實,不斷凝聚民心服務發展。他多方籌資,資金短缺自己墊付,先后投資60萬余元建成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投資15萬元鋪設飲水主管道2000余米、支管道1萬余米,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16.5萬元安裝55盞太陽能路燈,投資200萬余元建成了集休閑、娛樂于一體的五老峰農家莊園,投資25萬元率先建成了農耕文化村史館;投資1800萬元建成了仁德敬老院,讓200余名老年人入住安享晚年;投資150萬元,完成了村級文化禮堂、文化長廊、巷道硬化、亮化等基礎工程,各項硬件設施更趨完善。

他還堅持從改善發展環境入手,把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緊密結合,通過修整殘垣斷壁、整治空院落、巷道拓寬硬化、建立環境衛生長效機制等措施,使得村莊面貌明顯改善,村民幸福指數持續提升,曾經的承諾變成了現實。村民們說:“有斌舍小家為大家,是真正帶著咱奔致富路呢!”

強堡壘·壯集體

村民收入增加了,但集體經濟卻依然薄弱。如何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做大做強集體經濟?

面對這一難題,王有斌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大膽決策,積極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首屆村股份經濟聯合社和組股份經濟合作社先后成立。在此基礎上,他借助全市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依托區位優勢,帶頭成立東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集體入股”的方式,建成山西東峰柿子原生態文化產業園區,讓集體經濟有了長足持續的發展。同時,還免費為村民發放優質樹苗兩萬余株,做到為集體所想、為村民所想。公司成立以后,他通過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對柿子進行深加工,生產柿子酒、柿子醋、柿餅;他經常到其他公司學習先進的經驗和生產技術,撲下身子做研究,讓以前只賣商品柿子帶來的收益擴大了幾倍,不僅解決了部分農村富余勞力的就業問題,而且還帶動了更多村民創業。

隨著近幾年“旅游+農村+文化”的興起,王有斌抓住該村緊鄰五老峰景區的機遇,他個人出資200萬余元建成了集餐飲、會議、療養等功能于一體的五老峰莊園,可同時容納400人就餐。如今,每到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旅客達200人次,把村里的柿子、紅薯等農產品也變成了旅客的桌上餐,為3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帶動了村里相關產業的發展。

倡文明·樹新風

提起“東峰慈善基金會”,東坦朝村村民無人不知。針對村里外出務工人員多的實際,為徹底解決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的日常生活問題,王有斌帶頭成立了東峰慈善基金會,通過村民募捐為村里的老年人發放生活用品,為老年活動中心購買文娛設施,幫助困難村民等,在村里凝聚起了一股孝老愛親、扶貧濟困的正能量。

走出歷史舞臺的各式農具、著有村史故事的古書、記錄時代發展的布證糧票和老照片……走進東坦朝村的村史館,逝去的歲月宛如昨天展現在村民眼前。村民們說:“通過村史,可以讓我們觸摸這片生養自己土地的前世今生。”

王有斌說:“只有留住記憶、留住鄉愁,才能增加村民們的自豪感,才能從根子上樹立起文明鄉風。”

在鄉村綜合治理中,他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注重傳承發展新“楓橋經驗”,積極踐行永濟市“五四基層治理模式”;堅持以德治村、以文育人,采取黨員干部分組包巷的辦法,及時梳理洞察問題,主動上門解決問題,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堅持黨建引領、完善基礎設施,按照“五個起來”的要求,村子率先實現了天眼、廣播、制度等平安法治建設全覆蓋,各項硬件、軟件條件的完善,為實現安全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

深挖優秀文化,引領文明新風。王有斌在節日期間組織老人開展文化娛樂和節日慰問等,通過開展善行義舉評選、“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等在全村形成了一股崇德向善、孝老愛親的濃厚氛圍,全面激發了根植于群眾心靈深處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為推進鄉村振興積蓄了強大的內生動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