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19-10-11
記者 魏濛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這句 心內科醫生常掛在嘴邊的話,在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二科主任、主任醫師屈艷玲的工作中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每當急促的車輪聲和腳步聲劃破心內科的寧靜,就意味著她與時間的又一場賽跑開始了。這些年,在與死神的較量與爭奪中,無數個鮮活的生命被她從死亡線上拉回,她不斷挑戰“生死時速”,為掙扎在死亡線上的患者托起“心”的希望。
護佑生命挑戰“生死時速”
在心內科,分秒之差就是生與死的距離。醫護人員每天都在跟“死神”賽跑,戰勝了就可以創造一個生命奇跡,因此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時間就是生命!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就像戰士必須隨時準備上戰場一樣。拯救生命,是我作為醫生最重要的職責。”屈艷玲說,生死兩重天,來不得半點的馬虎與絲毫的懈怠。
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從入院到手術完成需要多長時間?在過去,可能需要兩小時甚至更久(包括和家屬溝通時間及手術準備時間)。而現在,只需要十幾分鐘。
2018年5月,永濟市虞鄉鎮黃家窯村居民程年娃,因急性心肌梗死轉入市中心醫院急診進行介入手術,屈艷玲他們一鍵啟動導管室,手術醫生提前就位,從進入醫院到開通血管,歷時26分鐘。
2018年3月的一天上午,心內科急診值班電話急促響起,電話那頭傳來焦急的聲音:“我這里是萬榮縣醫院心內科,萬榮縣解店鎮患者陳蘭英患急性心肌梗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已負荷,需要轉院去做急診介入手術。”簡短的對接后,那邊急救車發動,屈艷玲這邊一鍵啟動導管室,13時58分患者進入中心醫院,僅僅19分鐘,開通血管,患者癥狀減輕,轉危為安。
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隨著時間的一分一秒延長,心肌的壞死范圍也逐漸擴展,所以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節省時間就是挽救生命。
2017年3月,為了縮短缺血時間,盡可能提前血管開通時間,盡可能多挽救心肌,盡可能多挽救生命,在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屈艷玲帶領她的團隊開始籌建胸痛中心。2018年3月22日,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順利通過認證,成為我市首家國家認證的胸痛中心,這標志著市中心醫院的救治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自胸痛中心建設啟動,經過屈艷玲團隊的不懈努力,患者就診到手術開通血管時間,從原來的每月130分鐘(平均)降低到每月15分鐘左右(平均)。自胸痛中心建設啟動,截至目前,市中心醫院接診了約2760人次胸痛病人。
精心守護患者“心”的希望
正因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病情變化快,搶救不及時會給患者帶來災難性后果,所以每天24小時,一年365天,屈艷玲時刻開啟待命工作模式。在她的世界里,隨時可能響起的電話、病人家屬的急切問詢、毫無規律的作息時間都是工作常態。但為了病人的健康,她無怨無悔。
2007年至2016年,屈艷玲任心臟重癥監護室副主任。重癥監護是醫院永遠燈火通明的地方,是需要時刻關注監護設備屏幕上的數字和曲線的地方,是需要及時處理各種緊急病情突變的地方。在這里,病人往往扎著堆來,而且病情危重、緊急。
2001年的正月初五,一大早就來了兩個重病人,一個是中年男性,先天性心臟病,全身水腫,氣短明顯,心衰嚴重。一個是年輕男子,瓣膜性心臟病,二尖瓣重度狹窄,快室率房顫,輾轉反側,呻吟不止。
兩個重病人同時就診,每一個病人的病情都刻不容緩,屈艷玲就像上膛的槍,眨眼間就進入了搶救狀態,監護、吸氧、輸液、觀察,時刻緊盯病人生命體征和癥狀的細微變化,隨時根據病情調整治療。要知道,這樣的重病人能給予醫生的搶救機會并不多,必須爭分奪秒,跟死神賽跑。為了隨時監測兩位病人的血壓、心跳、呼吸等情況,屈艷玲時刻保持警惕,每過10分鐘,為病人測一次血壓,在床旁監護生命體征,觀察藥物療效,觀察病情變化,為患者選擇最適合、最及時的治療方案。就這樣兩個病人,屈艷玲看完這個看那個,一站就是十個多小時,直到下午六點,兩個病人病情轉向平穩。
一腔熱情彰顯醫者仁心
自1991年進入市中心醫院以來,屈艷玲在專業領域孜孜以求,卓越奮進,高超的臨床醫術和對患者的熱情真誠,讓她獲得了廣大患者的良好口碑。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發作突然,許多發生在平時貌似健康人的急發病后。醫生跟家屬交代病情往往得不到理解,家屬認為剛才還好好的人,怎么就會有生命危險?為什么需要急診手術?是不是醫生嚇唬我?有的甚至要先問問自己村里的醫生才決定,而家屬要咨詢的往往并不是心血管專業的。這樣的過程,只能延誤治療,甚至因為數分鐘的延誤使搶救生命的機會轉瞬即逝。碰上這種情況,屈艷玲就一邊指揮搶救工作有條不紊進行,一邊跟家屬循循溝通,告訴他們病情的危重性,告訴他們只有相信專業醫生才會更好,即使家屬暫時不理解,出言不遜,也絲毫不會影響她搶救病人的治療工作的進行。
不管職位多高職稱多高,屈艷玲從來都把自己看作一個普通醫生,面對患者和家屬,她總是面帶微笑,沒有一點架子。認識她的人和她接待過的患者都說,屈大夫不光診療技術高,態度還好得很,什么時候都是面帶微笑,患者同事在她面前從來沒有拘束感和緊張感。患者們常說看到屈大夫的笑容,病情都好了一半。
在市中心醫院工作28年來,她沒有受到過一次投訴,她用微笑帶動和感動大家,讓微笑傳播愛心和溫暖。不管患者及親屬甚至親朋,只要向她咨詢患者病情、反映患者病情,她都會認真對待,仔細查閱患者病歷,親自查看患者,然后耐心解釋和解答。在平時的工作中,只要是有病人病情需要,不管深更半夜還是節假日,她都會立即快速作出反應,第一時間迅速趕赴現場。有外地的患者來看病,掛不上她的專家號,為了不讓病人失望,她不管一天門診量多大,自己多辛苦,都想法加上一個號,讓病人滿意而歸。
經過多年的努力,她精準的治療方案、高超的技術水平,以及協作的團隊力量,迎來了患者的一致認可和感激。數不清的患者,經過她第一次接觸治療,就選擇她作為長期的健康托付者。
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以前還是一個相對薄弱的心血管內科,現在已經成為省級重點學科,擁有醫護人員106人,病床130張,設有專用介入導管室,配置了德國西門子數字減影機、主動脈球囊反搏儀、三維標測系統等先進設備;可以開展冠狀動脈造影術、支架術、各種起搏器安置術、射頻消融術等手術。尤其最后一項三維標測射頻消融術治療室性心動過速、心房纖顫,于2018年廣泛推廣,填補了我市在此項應用技術上的空白,為更多的患者帶來了福音。
從醫28年來,屈艷玲在平凡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刻苦鉆研,時刻牢記醫者的誓言,竭盡全力解除患者的病痛,用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醫德收獲了患者的信賴和尊重,先后獲得運城市“先進個人”、運城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