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鉤沉>

鐵軒婁公德行碑史話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婁生謙時間:2019-10-10

一、建亭樹碑

婁道南(1823—1900),萬榮南張鄉西張甕村人,清咸豐二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精通經史,文章卓異,書法尤妙。婁書宗法晉唐,秀勁典雅,別具一格,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風格乾、瘦、硬,且自然、風流,有力,乃近代書壇佼佼者,時人有“鐵筆婁道南”之譽。

其父鐵軒公,一生劬勞,誠信恭謹,見義勇為,譽滿鄉里。謝世后,村人咸思樹碑,以垂永遠。嗣子道南,節儉生活,竭盡財力,在村北道旁為其父建了座土木結構碑亭。眾門生看后,皆以為簡,遂募捐資儲,重建了磚石結構碑亭,以永昭后人,并特聘了村中享有“侯”爵的耆老姚希元撰寫碑文,由素有文名佳制的婁道南親筆書丹??⒐そ夷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車水馬龍,人流擁堵。人們睹物賞書,比肩繼踵,心領神會贊不絕口。之后,隔三問五,不斷有秦隴豫皖周邊人士,駕乘騾馬轎車,前來觀賞揭拓。

二、石碑遭毀

風云變幻,世事無常。1959年,萬榮縣修建張甕水庫。當時經濟發展還很落后,建筑材料匱乏,鋼筋水泥尚未廣泛使用,為解決磚石用料短缺問題,決策者拆東墻補西墻,拆毀周邊數十里內的碑樓、碑亭和石坊。一時間,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旌表建筑,拆毀殆盡。碑石被運到水庫工地,由匠工在中間鑿了圓形大洞,做了放水閘的底座。鐵軒婁公德行碑亦不能幸免。同時被毀的還有抗日名士姚大海父親姚新泰的兩通大碑。

村中年過八旬的老翁姚生祿先生,深知鐵軒婁公德行碑書法藝術之價值,挺身出面,勸阻保護,但石碑最終還是被拆遷隊拖走。氣得姚翁口吐白沫,暈倒在地,半晌不醒。痛哉,惜哉!

鐵軒婁公德行碑,書法典范,稀世珍寶,遭毀后,不復再有。

三、拓片傳世

2006年6月20日,運城古玩市場一客商處擺有拓片出售。

筆者看后,知是婁道南撰書的婁氏祠堂門聯,字貌渾厚圓潤,挺硬峻拔,寫出了婁姓氏族的源流、繁衍和婁氏祖人對子孫的厚望。只因1955年,農業合作化高潮時,一婁姓族人無知,將先人祠堂改成了耕牛飼養室。拆毀門庭時,上聯摔壞流失,下聯修張甕水庫時,嵌于流水渠過橋墻上。此拓片屬于孤本,筆者毫不猶豫將其收回。

事后方知此拓片來龍去脈。此系萬泉南景村人王敬修,民國初年求學于萬泉縣高級小學,為學書婁道南,遂到西張甕村,親自動手拓制,技雖不高,但不失形貌。

婁氏祠堂和鐵軒公碑亭,分別建于村外大路兩旁,斜對面相向而立。王敬修既拓祠堂門聯,勢必也應拓印鐵軒婁公德行碑,鐵軒婁公德行碑文也就有存世的可能。筆者遂產生了尋找碑拓的想法。碑毀不能再有,但拓片或有存世,心里還有所寄托。記得我幼年習字的折迭式字帖,就是從碑上揭下的拓片。此后,我遍訪運城、臨汾、太原、西安、洛陽、北京等地的各古玩市場,廣散帖子,廣發消息,好多人都知道我在搜集尋找祖上婁道南遺墨。

2011年中秋,萬榮縣尚家村一戶人家中失盜,竊賊只盜走了箱內金銀首飾、玉石瑪瑙和信用社存單,其余圖書未被帶走。信貸員尚定凡查看現場時,見箱內書摞中藏有本好字帖,沒有書者落款姓名,不知何人所書。我得知消息后,迅疾前往。字帖展現在我面前時,我一眼就認出正是渴望已久的鐵軒婁公德行碑拓片字帖,不禁喜出望外,樂不自勝,將這個孤本高價購回,珍藏至今。

大海撈針不易,搜集文化瑰寶亦難。在這個偉大的新時代,萬象更新,各地書展活動接踵而起。婁公書墨,豈可久藏私室,不為后起蕓蕓秀士所共賞,未免可惜。為弘揚祖國傲視寰宇的書法藝術,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婁道南逝世一百二十周年之際,將鐵軒婁公德行碑拓片出版,刊行于世,以供書法愛好者研習,亦兼慰先祖在天之靈,心亦足矣。

原拓片缺少書丹者職銜姓名,已用書者他碑落款予以加補。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