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黨旗指引抗戰路

——抗戰時期的安邑縣與稷王山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尉培榮時間:2019-09-03

1938年3月3日,日本侵略者侵占了安邑縣城。從此,安邑的抗日軍民,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其間,安邑縣的黨組織建設以及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都與稷王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一、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

七七事變剛剛發生的1937年10月,為了加強黨對抗戰工作的領導,運城犧盟中分區安排女特派員趙輝、干玉梅到安邑縣開展抗日斗爭。在此之前,安邑縣的犧盟會特派員是岳維藩,還有浦安修(上海嘉定人,開國元帥彭德懷夫人),也在安邑縣犧盟會工作過幾個月,后由組織安排去了延安。

在交接工作時,岳維藩向趙輝介紹了安邑縣的基本情況,傳達了黨對抗戰工作的相關指示。因為趙輝是來自東北的大學生,對安邑當地尤其是對農村情況了解很少,岳維藩就用現身工作經驗說法,又給她介紹如何開展工作等。

1936年冬季,山西省黨的工作委員會(省特工委,后改稱省委)剛剛恢復時,下屬各縣幾乎都沒有黨組織。根據省委要求,趙輝、干玉梅她們還擔負著建立黨組織,發展黨員的任務。安邑縣早期(或第一批)發展的黨員有邵明綸,接著有全云(全明彥)、靳振淮、周篤信、賈獻瑢等。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1938年年底,安邑縣分別在犧盟會和人民武裝自衛隊建立了兩個黨小組,趙輝擔任縣總支委員會書記。

1938年8月,為適應汾南地區的抗日斗爭,汾南地區劃歸安吉特委,犧盟會猗氏中心縣委組建了稷王山邊區工作委員會,管轄萬泉、安邑、夏縣、聞喜、稷山等稷王山周邊地區的村莊,邊委會機關駐在萬泉縣的南文村,邊委會負責人先后是盧民安、郭星顯、肖平、師宗洛等。作為安邑縣黨總支書記的趙輝,組織委員的干玉梅,總支委員的韓愈(當時還是預備黨員,因他是軍事干部中唯一的黨員,因此,經請示上級,讓韓愈擔任了總支委員,是特殊情況下的特別決定),犧盟會特派員浦安修等,就經常到稷王山邊委駐地萬泉縣南文村參加會議,研究工作。

1938年3月3日,安邑縣城被日寇占據后,安邑縣黨總支和犧盟會的主要領導趙輝、干玉梅等人,就經常住在稷王山。安邑縣自衛總隊更名為游擊隊后,隊里的隊長、副隊長都由共產黨員擔任,并且設立了游擊隊政治部主任和支隊指導員,強化了黨對抗日武裝的絕對領導權。

二、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

黨領導下的安邑縣抗日總隊,雖然更名為游擊隊,但由于之前抗日自衛總隊經常以支隊的名義出現,所以,當時的日偽軍和廣大群眾,習慣上稱他們為“安支隊”。

由于安支隊建立有黨的總支委員會,黨總支堅決貫徹執行上級的指示精神,認真執行軍政配合,狠抓思想教育工作,出現了軍愛民、民擁軍、紀律嚴明、戰斗力強的大好局面。在不斷主動出擊日偽軍,取得節節勝利的同時也消滅了幾股為害一方群眾的土匪組織,在群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日偽軍一提起安支隊,也是懼怕三分。雖然自衛總隊成立之初僅有兩個支隊,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發展成為三個大隊、近千人的抗日武裝。

抗日戰爭初期,安支隊先后取得了太方、泓芝驛、五曹等地主動出擊、伏擊日偽軍的勝利。尤其是1938年5月間,在同蒲鐵路沿線的五曹村,安支隊在伏擊戰中打死6名日本鬼子,打傷10余名日偽軍,并繳獲了步槍等武器物資。同年6月,安支隊還分散到各村,幫助和保護農民收割小麥。當時各村路口都有安支隊人員巡邏偵察,防止敵人進村搶糧,打贏了夏收保衛戰。

上述幾次戰斗,狠狠打擊了日軍的猖狂氣焰,鼓舞和堅定了廣大人民群眾抗戰必勝的決心和信心,促進了安支隊的迅速發展壯大。

1938年7月下旬,根據抗日斗爭形勢和安支隊的實際情況,由犧盟總部領導牛蔭冠主持,把安邑、萬泉、稷山三縣的抗日游擊隊改編教三總隊,駐地在萬泉縣的南文村,由孫定國擔任總隊長,政治部主任由共產黨員陳捷第擔任。為了方便工作,設立了稷王山邊區工委安邑辦事處,郭星顯、董梓芳先后擔任辦事處主任。辦事處的組織機構與邊區工委一樣,也設立有農救會、青救會、工救會和婦救會。

1939年7月,在教三總隊的基礎上組建了212旅,由孫定國任旅長,旅政治部主任由安邑縣抗日政府縣長、犧盟會特派員王成林擔任。在部隊中共黨員王成林、蔣克忠、曹普等共產黨員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12旅清除了少數混入部隊中的地痞和大煙鬼,純潔了抗日武裝。

1939年年底,萬泉、安邑、猗氏三縣的公安局全體人員,在稷王山根據地東文村的大廟里參加212旅的建軍大會,并在大會上被宣布編入212游擊第二支隊,支隊長是猗氏縣縣長張天珩,副支隊長是安邑縣公安局局長吳建生和萬泉縣縣長朱一民(后叛變革命,在1940年轉移太岳根據地時中途逃跑)。

三、抗日軍民一家親

日軍侵入安邑縣城后,安邑縣犧盟會全體工作人員與縣武裝自衛隊一起,有秩序地撤離縣城。他們先撤到夏縣的王峪口村,又連夜轉移到萬泉縣的東埝底村。經過反復聯系,萬泉縣的舊縣長回復說,不考慮安排他們的食宿。萬泉縣犧盟會特派員程生秀又一時聯系不上。

東埝底村和漫峪口村的部分群眾,聽說他們是安邑縣的抗日武裝和犧盟會的人,就挨家挨戶為他們收集了一些饅頭充饑,又安排他們暫時休息,讓他們得以短暫休整。

1938年下半年,安邑縣自衛隊還處在游擊狀態,雖然他們經常主動出擊打擊日偽軍,但自衛隊并沒有真正的根據地。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趙輝曾率隊趁夜色掩護奔赴稷王山。聽說萬泉縣的縣政府轉移到了上義村,趙輝他們決定去找由犧盟會特派員擔任萬泉縣縣長的朱一民。

當大家餓著肚子跑了幾十里,終于來到上義村時,幾經聯系,朱一民卻表現得十分冷漠,根本不顧及他和趙輝在太原同期接受學習訓練,與趙輝都是犧盟會干部的情面,一再表示無力安排他們。還是萬泉縣的當地村民為他們安排了飯菜,才解了燃眉之急。

到了第三天,安邑縣自衛總隊來到稷王山萬泉縣的南文、生番村一帶,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熱情款待。經短暫休整后,在稷王山工委領導的安排下,趕到萬泉縣與安邑縣交界的溝東、溝西(屬安邑縣境)才安頓下來,從此有了可靠的根據地和大后方。

從當地群眾口中得知,轉移到上義村的萬泉縣縣長朱一民,在村里一戶群眾家里設立縣衙公堂,辦案問事仍像舊社會的縣太爺一樣,擺縣長的官架子裝腔作勢,對抗戰的事卻漠不關心。朱一民到萬泉縣擔任犧盟會特派員后,一屁股坐在當地財主豪紳一邊,后來干脆做了一家地主老爺的乘龍快婿,他甚至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朱一民在上義村期間,獨自住在村里的后東凹自然村,晚上有崗哨專門為他站崗,來往出入時,與夫人一起騎乘高頭大馬。這時趙輝他們才完全明白,怪不得朱一民對他們的態度是那樣冷淡,更難怪他后來會公然叛變革命。

為了解決安支隊武器缺少的實際問題,趙輝曾向秦尚武(時任汾南抗日游擊隊支隊長,萬泉縣東文村人)要了一部分槍支,但隨著安支隊的不斷發展壯大,人多槍少、武器缺乏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1938年5月,趙輝借去吉縣姚家畔村省犧盟總會駐地匯報工作的機會,在總會領導、丈夫牛蔭冠的引薦下,見到了同樣住在吉縣古賢村的閻錫山,成功地要回一批槍支彈藥。后途經稷山等地運到稷王山上。閻錫山還特別準許,發給趙輝一支名牌手槍。

相關人物簡介:

趙輝,女,1916年生于黑龍江省寧安縣。在北京上大學期間,曾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之際加入中國共產黨后,即被派往山西犧盟會運城中心區工作,同年10月趙輝到安邑縣任縣犧盟會特派員、抗日游擊隊政治部主任,中共安邑縣總支委員會書記、縣委書記。1938年下半年,趙輝調任犧盟會中心區,任組織部副部長兼婦救會秘書。

1949年,趙輝南下到江西省工作,曾任省婦委會書記,并在1952年的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當選全國婦聯執委。此后,趙輝先后在湖南株洲、遼寧沈陽、北京等地工作。“文革”中曾受沖擊迫害。1978年恢復工作后,任國家糧食部基層局副局長,主持全面工作。

抗戰期間,趙輝在安邑縣工作時年方二十出頭。由于她立場堅定,組織原則性強,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和群眾觀念,在安邑縣和稷王山周圍的群眾中,享有崇高的聲望。

1938年春節期間,愛國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樸到晉南訪問,其間曾到過安邑縣。后來,李公樸在他的《走上勝利的山西》一書中寫到:“縣長在敵人來到前即離職他往,由犧盟會重建,敵人攻入安邑時,犧盟會特派員趙輝女士率領人民武裝自衛隊不斷戰斗,維護縣、區政權……”對安邑縣抗戰期的歷史狀況,作了真實的記載,肯定了趙輝等人在安邑縣工作的突出成績。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