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1-19
11月17日晚,由運城市水務局組織、排演的眉戶現代戲《汾水人家》在山西省蒲劇藝術院禮堂精彩亮相。該劇以深刻的主題、清新的藝術風格、引人入勝的劇場效果,引發觀眾強烈共鳴。

《汾水人家》劇照
劇情曲折跌宕 藝術手法新穎
眉戶《汾水人家》以實現三晉母親河“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奮斗目標為背景,演繹了一個在汾河治理過程中發生在一家人之間生動有趣的小故事:一心追求經濟效益的關父不聽老伴勸阻,瞞著兒子小關,連夜在汾河灘偷種了百畝玉米,被小關與戀人小荷(擔任鎮長兼河長,此前與關父、關母從未見面)巡河時發現,父子爭執不下,小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與關母、小關耐心規勸,終使關父認識到種植高稈作物對母親河造成的危害,當即決定毀掉玉米,翻種豆子。矛盾解決之后,方知小荷原是從未見面的兒媳,闔家團聚,皆大歡喜。該劇開闊的視野、新穎的藝術手法及小故事觀照大主題、小矛盾演繹大道理、小鏡頭見大方向的藝術特色,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耐人尋味,使觀眾在得到精神文化滋養的同時,對水利建設現代化這一重大社會命題的重要意義有了進一步理解和深刻認識。
劇組實力雄厚 舞臺呈現精彩
該劇由劇作家、眉戶音樂家、板胡演奏員韓長榮編劇、作曲;藝校青年導演李曉佳精心執導;鼓師王和平、琴師韓長榮領奏,配置齊全、中西合璧、水平一流的伴奏樂隊組成了有力的創作團隊;4位藝術家聯袂獻藝,保證了劇目的藝術品位。
扮演關父的二級演員李崇喜,1960年生于臨猗縣,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眉戶班畢業后,很快成為臨猗縣眉戶劇團挑大梁的藝術骨干,多部劇目享譽梨園,成為“臺柱子”。多個獎項記錄著李崇喜深耕眉戶藝術園地取得的突出業績及閃光的藝術歷程。他扮演的關父表演老到,分寸適度,唱念字清情準,意味濃郁,表演流暢逼真,將人物心懷僥幸、急于致富、違章種植,經過規勸,轉變認識、知錯即改的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形神兼備,展示了深厚的藝術功力。
扮演關母的蒲劇旦角名家張淑芳1962年生于聞喜縣,12歲考入聞喜縣蒲劇團,師從蒲劇大家趙月萍,曾獲多項大獎。劇中,她以抒情委婉、優美動聽的唱腔和細致入微的表演,將人物正直、溫厚、慈愛的性格特征,對關父偷種玉米不滿,對父子爭執擔憂,巧勸關父機智,促其轉變欣慰,與兒媳見面欣喜的情感變化,揭示得入情入理,展示了她能蒲劇、能眉戶,擅演各類人物的可塑性。
扮演小關的二級演員楊強1966年生于臨猗縣。運城市文化藝術學校眉戶班畢業后進入臨猗眉戶劇團。他扮相英俊,唱做念舞皆有優勢,主演了大批優秀劇目,同樣獎項多多,成績不凡,為傳承眉戶藝術做出了重要貢獻。
扮演鎮長兼河長小荷的二級演員王彩燕生于1970年。1985年運城市藝術學校畢業后進入臨猗縣眉戶劇團。她天賦條件優越,專業基礎扎實,很快浮出水面,引人注目。在《汾水人家》中,她以端莊大方的扮相,優美動聽的唱腔,張弛自如、自然貼切的表演,成功塑造了劇中人棱角分明的藝術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受命創作的行業題材歷來是戲曲創作的難點,《汾水人家》劇組人員密切合作,成功打造的這出眉戶現代戲,將對促進河湖治理、改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王思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