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時間:2025-11-17
11月12日晚,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跨境賭博“十大逃犯”之一的佘智江被成功從泰國引渡回國。除惡務盡,有逃必追,彰顯著法治的威嚴與公正。
法,國之權衡,時之準繩。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面依法治國步履鏗鏘,法治中國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當法治的陽光灑向每一寸土地,億萬人民“穩穩的幸福”因有法治守護而愈發堅實。
以法之名,守護國泰民安——
平安,是民生之基。
對平安的守護,蘊藏于雷霆萬鈞的鐵腕懲治中。當緬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團被嚴懲,當余華英、勞榮枝等罪犯伏法,法治利劍出鞘,昭示著“有惡必除”的堅定決心,回應人民對朗朗乾坤的共同期盼。
“十四五”期間,全國刑事案件立案數大幅下降,命案發案率持續走低,2024年中國每10萬人命案發生數為0.44起,是世界公認的最安全國家之一……
依托“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今年以來北京警方已返還群眾因電詐被騙資金6.53億元;天津檢察機關通過大數據模型發現騙保線索,有效堵住醫保漏洞;數字法院、智能輔助辦案等為法官減負、讓正義提速……科技賦能,法治守護更精準、高效,平安中國成色更足、質感更高。
良法善治,筑牢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線——
“工錢一分不少,全都拿到了!”在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城關鎮綜治中心,30余名工人緊握調解協議書,難掩激動。今年7月,這起涉及多方、耗時數月的裝修糾紛,經公安、法院、信訪等部門協同發力有效化解。
一扇門內,千頭萬緒的矛盾糾紛得以消弭。全國縣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全面運行,全國調解組織年均調解各類糾紛近1600萬件,調解成功率95%以上,調解協議履行率超過92%,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人和。
法治的力量不僅在于約束,更在于引領與教化。在遼寧省朝陽市喀左縣,村民的美德善行可兌換“積分”,換取生活用品,更換來淳樸鄉風。“村里的事就是自家的事!”曾經的“懶散夫妻”主動加入清掃隊伍,曾把路燈扛回家的村民成了治安積極分子……矛盾糾紛日漸減少,好人好事不斷涌現,成為基層善治的生動實踐。
剛柔并濟,法治散發人性之光——
“你安全跑單,妹妹才能安心讀書。”上海楊浦街頭,交警倪嘉輝一句暖心勸誡,讓未戴頭盔的外賣騎手小楊眼眶濕潤。注意到小伙子破舊的棉鞋,倪嘉輝送上新鞋新盔,并與外賣站點結對幫扶。如今,該站160多名騎手交通違法率下降85%,頭盔佩戴率達100%。
這溫暖一幕,正是法治中國的生動縮影。法中有情,令行而人心暖。越來越多“剛柔并濟”的執法實踐散發人性之光,成為一場場全民法治公開課。
法治建設以人民為中心,最終要落腳于權益保障與福祉增進。從“教科書式執法”到“陽光警務”,從“首違不罰”的人性化裁量到“學法減分”的教化式懲戒,從“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簡化流程到群眾辦事“只需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以人為本的執法司法實踐背后,深深烙印著法治建設的為民初心。
“十五五”大幕將啟,法治中國奮楫前行,以更有力度、更有溫度的守護,照亮每一個人的幸福之路。
(新華社記者 任沁沁 劉 碩 魯 暢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