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時間:2025-11-12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坦誠相見、開誠布公,讓正常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成為黨內政治空氣的清潔劑,讓黨員、干部習慣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進步。”黨員干部之間見賢思齊,虛心接受批評,不僅可以持續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更有利于黨員干部自身的進步和成長。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陳毅元帥有一句名言:“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敢于提意見、真批評,是一種人格品行,也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體現著共產黨人的寬闊胸懷和修養。
“假批評”與黨的優良傳統背道而馳,它是只講面子不講原則、只講私情不講黨性。背后反映出一些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私心雜念作祟,不敢批評別人,不敢說出實情,怕影響同志關系,怕領導秋后算賬,怕考核時丟分丟票,甚至在大是大非和重大原則問題上,明明看到問題卻視而不見、裝聾作啞。另一方面,個別黨員領導干部不愿意聽“真批評”,認為是“找茬”,對自己有成見。甚至還有的寧愿聽虛偽的“假表揚”,也不愿意聽實心實意的“真批評”。久而久之,想說的不敢說、不愿說,表面“一派團結”,實則流于形式、不辨是非。
真批評里見公心,真批評里見真誠。“心底無私天地寬”,只有無私,才能無畏,同志之間,有問題當面講,有矛盾擺在桌面,相互監督互相幫助,該提醒的提醒,該批評的批評。“一團和氣”帶來的團結,沒有公心、只有私心,沒有正氣、只有俗氣,不論是對個人成長,還是黨的事業,都是百害而無一利。反之,每個人都抱著對黨、對同志負責的態度,堅持講黨性不講私情,講原則不講面子,不放馬后炮,不當事后諸葛亮,做到批評者光明磊落,被批評者心胸坦蕩,不僅有助于及時幫助同志改正身上的缺點和毛病,也有利于促進真正的團結。
(摘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