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我非常有信心把文化園辦得更紅火!”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2

記者 喬 植 王文軍 特約通訊員 楊建義

主題鮮明的展館中,參觀者認真聆聽講解員對藏品的講解;年代感十足的房間內,游客用心感悟時代變遷;香氣氤氳的餐廳中,食客愜意地享受特色美食……11月8日,一個普通的星期六,位于新絳縣澤掌鎮北蘇村的絳州富榮文化園內熙熙攘攘,總經理楊富榮忙得不可開交。

“我覺得,來這里的人絕大多數是沖著10萬多件藏品來的,正是這些老物件讓文化園如此有吸引力,這也證明了我當初以藏品賦能文化園的想法是正確的。”面對記者,楊富榮話語鏗鏘。

走進文化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再走絳州”文化長廊,冷兵器時代的戰車、昔日茶莊的茶盒、以前商號的票據……每一件都帶著過往的煙火氣,訴說著舊時絳州人的生活百態。西側墻上,手繪的古絳州城圖展現了絳州古城的宏偉與繁華。

楊富榮指著墻上的展品說:“從騎自行車走村串戶收購,到如今建成50畝文化園,讓大家免費參觀,我就是想讓這些藏品‘活起來’,把這些藏品中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整個園區匠心構建了六大主題板塊,擁有30個主題展館、10萬多件藏品,構成一部立體的絳州史書。在這里,游客既能觸摸千年文脈,也能在農耕文化生態園里體驗春種秋收,更能在絳州美食小院中品鑒絳州火鍋的香醇與油粉飯的爽口。

誰能想到,曾經散落在鄉野的不起眼的老物件,聚集到一起竟然可以蛻變為新絳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一文化地標:懷舊主題民宿成為“時光膠囊”,絳州澄泥硯文創擺件化身文化使者,新媒體直播讓千年絳州文化觸達百萬網友……“建園初期,我就想著打造‘文化+旅游+體驗’的融合發展模式,讓靜態的文化資源轉化為動態的消費場景,讓文化園成為周邊鄉親增收的新場所。”楊富榮一語道破建園初衷。

開園至今,50余個就業崗位已惠及周邊村民,預計這些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3萬余元,年采購本地農產品預計超100萬元。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在這里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

文旅融合的真諦,不在于簡單疊加,而在于構建共生共榮的生態系統。面對節假日人山人海、平日門庭冷落的行業痛點,文化園推出破局之策——

以研學教育為支點,開發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沉浸式課程,與周邊學校共建實踐教育基地,讓青少年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以產業鏈延伸為紐帶,聯動本地農戶與手工藝人,將農產品轉化為旅游商品,讓傳統工藝煥發市場活力;以科技賦能為引擎,引入AR、VR技術打造智慧展館,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讓文化體驗突破物理邊界……

如今,絳州富榮文化園文商融合的故事還在繼續。文化園將在三方面深化實踐:在空間上,與周邊景區聯動打造絳州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實現區域資源協同發力;在內容上,開發更具特色的研學課程,沖刺省級研學基地,讓傳統文化教育品牌深入人心;在產業上,聯合專業設計機構深挖藏品文化元素,生產創意獨特的文創產品……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有了黨中央的這一決策部署,我辦好文化園的動力更足了。我非常有信心把文化園辦得更紅火!”站在文旅融合的時代風口,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擘畫的藍圖讓楊富榮信心倍增。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