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2
本報訊(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曹文娟)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強農業、美農村、富農民的關鍵支撐,更是實現鄉村善治、共同富裕的堅實基礎。近年來,河津市通過政策引導、盤活資產、產業融合等多元化路徑,推動該市村集體經濟呈現穩中有進、持續向好的強勁發展態勢。
盤活閑置資源,“沉睡資產”煥發新生機。河津市深入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通過整改不規范合同、完善管理制度、創新推出“三資公開”平臺等措施,實現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工作規范化、透明化。同時,大力推動閑置資產資源盤活利用,將閑置校舍、廠房等改造為糧食烘干廠、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便民利民設施,對荒山荒溝開展整治開發,有效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收益”的轉化。其中,小梁鄉小梁村將長期閑置的荒溝改造為種植養殖一體化基地,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超10萬元;僧樓鎮北方平村則利用140余畝荒山荒溝,引進新能源企業開發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村集體穩定增收8.4萬元。
深化產業融合,發展路徑邁向多元化。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河津市積極培育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產業項目。目前,該市共擁有包括3家國家級示范社在內的各級示范合作社62家,“合作社+農戶”的帶農增收模式日益成熟。部分村莊探索特色種養、民俗旅游、文旅融合等新發展模式,推動集體經濟從以往較為單一的租賃經營,向產業帶動、資源開發、服務創收等混合模式轉變,有效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附加值。其中,僧樓鎮小張村開發的民俗文化旅游項目,每年為村集體貢獻收入達100萬元;城區街道城關村發展設施蔬菜產業,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5萬元,多元發展活力日益增強。
強化政策扶持,項目帶動激發新動能。河津市先后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近3年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390萬元,實施21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項目。這些項目覆蓋產業帶動、服務創收、資源開發等多種類型,目前已全部完工并投入運營,不僅直接帶動了大量農戶增收,還充分發揮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為農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今年前9個月,該市農村集體經濟總收入超1.2億元,其中經營性收入達7700余萬元,占比64%,農村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不斷增強,走出了一條以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路徑。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