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10
11月7日上午,在芮城縣城北郊的縣直離退休干部黨委第五黨支部黨員活動室里,40余名離退休黨員坐得滿滿當當,聆聽76歲的黨支部書記王效寬宣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王效寬是芮城縣大王鎮小陽村人,退休16年來,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緊密結合發展實際,講授310堂黨課,聽眾達2.5萬余人,被運城市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理論宣講專家”等榮譽稱號。
王效寬的黨課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用群眾喜聞樂見的語言詮釋黨中央的富民政策,解讀農村發展的焦點問題——
宣講藏糧于民
把糧食安全種進百姓心田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加力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嚴守耕地紅線,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黨和國家對糧食安全高度關注。一方面要講原文,另一方面也要有自己的理解。王效寬從群眾最熟悉的話題講起——
“過去少糧時,家無過夜之糧;現在糧多了,仍然家無過夜之糧。”
“芮城縣灌溉方便,全縣70%以上的糧田都是水澆地。可很少有人知道,我們的水源——黃河也曾斷流,而且不止一次。”
臺上,王效寬神情嚴肅;臺下,黨員一片沉思。
確實如此,國內承平已久,一些村民外出務工掙了“大錢”,忘掉了戰爭,忘掉了饑餓,種地不認真,撂荒了一些好地。他們不知道,1960年我國鬧過糧荒,世界上也曾多次停止糧食貿易。
“自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22年聚焦‘三農’問題,這一傳統,凸顯了‘三農’在國家戰略中的基礎性地位。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互聯網+農業’‘人工智能+農業’等新模式,促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講到這里,王效寬神采飛揚。
多年來,關于糧食安全,他講了許多次,格言警句信手拈來。受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在家中藏糧、在村饃鋪藏糧,把寶貴的糧食留在農村基層。而這,也完全符合黨和國家藏糧于民的政策。
芮城縣學張鄉水峪村村委會原主任林當存聽了王效寬的黨課感慨道:“咱農民祖祖輩輩靠的是種地打糧,糧食是咱們的命根子、飯碗子,千萬不敢有半點閃失。”
聚焦鄉村振興
為鄉親們謀劃致富良方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農林牧漁并舉,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王效寬認為,手中有糧,能夠心中不慌;發展特色產業,才能振興鄉村。
運城發展農業的條件得天獨厚,是山西的傳統農業大市。推進鄉村振興,是王效寬黨課中不變的話題。
“你講得這么好,為什么農民收入還這么低?”有一次講課時,臺下一個農民不客氣地發問。
“產業升級是鄉村升級的關鍵。我來你們村的一路上,看到地里就沒有種下啥值錢的東西。蘋果有,但品種不優、價格不高;芝麻和豆子有,但產量不高。你們說,只憑這些,一家一戶的收入怎么上得去呢?”王效寬的答復讓臺下的村民集體沉默。
接著,王效寬拋出他心中的改進方案——
一要做到黨建統領。這是農村發展的根本保證。要選出干事的干部、為民的干部,要提高干部的素質,讓德高望重的干部領著大伙干。二要推動產業振興。要積極推進產業調整,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多種值錢的東西。
一定程度上,王效寬的黨課,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為了通過黨課推動陽城鎮多個村發展特色棗業,我整整備課3天,查找全國棗業發展的前景,并同技術人員深入棗園和棗農家中調研,充實黨課內容。近3年來,陽城鎮村民紛紛改造老樹、改良新樹,還延伸棗業,全鎮發展了棗酒、棗醋、棗糖等6個棗產品加工企業,棗產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王效寬對此很自豪,“小陽村、江口村、馬窯村……許多我講過黨課的村莊,產業結構都有欣喜的變化。”
今天,懷抱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王效寬仍然不辭勞苦地忙碌著。
致力改善環境
以書香綠意涵養和美鄉村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也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的要點。
在芮城這個山區縣,宜居宜業的前提是先修路。
過去,芮城縣溝壑縱橫、交通不便。風陵渡鎮王遼村是芮城縣西邊的一個村,地處中條山中,每到豐收時節,農作物往往因交通不便運不出來,村民叫苦連天。
現在,3條東西大通道橫貫芮城大地,成為山區群眾脫貧的致富路,也成為外地游客游覽芮城全域風景的旅游路。王效寬多次到王遼村講黨課,親眼看到村內交通條件的變化,這成了他下一堂黨課活生生的例子。
能為家鄉軟環境的改善做什么事?王效寬想到了讀書和種樹。
為了倡導村民多讀書、讀好書,多年來,他自籌資金10萬余元,在村里創辦了藏書頗豐的農民書屋,免費借給附近村民農閑時節閱讀。在他的家里,除了睡覺的床和客廳的一張桌子,其他地方都擺滿了書。
種樹,是王效寬另一個愛好。記者在小陽村看到,挺拔的松柏在山坡上隨處可見。這都是王效寬每年帶著全家人一棵棵種下的,他身體力行治理水土流失、美化鄉村、拉動旅游,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作出了貢獻。“十多年來,我自費在村里栽了近2000棵樹。今后,我計劃栽10000棵樹,捐10000元黨費,向群眾贈10000本書。”這是王效寬嶄新的誓言。
退休16年來,王效寬在講黨課的同時,自費向授課當地群眾贈送320余面黨旗、國旗,300余枚黨員徽章,400余本共產黨章程。他說:“作為擁有38年黨務工作經驗的老黨員,只要我能爬得起來,就會一直講黨課,努力讓群眾受到初心的鼓舞、政治的鞭策、黨性的洗禮,為新時代幫個忙,為共產黨助個力,為高質量發展添把勁。”他做到了。
(本報記者 蘇黎原 余 果)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