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時間:2025-11-07
新華社記者 周 圓 龔 雯 韓佳諾
“人工智能已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關鍵力量”“中國持續為全球創新帶來活力”……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在上海舉辦,作為進博會重要部分的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如約而至。連日來,中外嘉賓聚焦前沿創新領域,共話開放合作。
“今年機器人產業非常火熱。”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在一場分論壇上,回顧了人形機器人在舞臺扭秧歌、演繹中國功夫、綠茵場上踢球、拳擊臺上打擂等時刻。
從“跑起來”到“用得上”還要多久?王興興希望未來一兩年,處于完全陌生的場景時,機器人能夠通過語音或文字指令完成約80%的任務,“那將是極具突破性的時刻”。
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數字經濟、智能制造……一個個前沿話題折射出全球創新浪潮。
阿塞拜疆經濟部第一副部長埃爾努爾·阿利耶夫帶來本國數字化轉型的新進展:過去6年來,活躍企業數量大約翻了一番;非石油產業占GDP比例約68%……“數字化正在改變阿塞拜疆的經濟”,他期待能通過創新、數據和共享機遇連接各方的未來。
埃森哲全球副總裁、亞太區首席運營官格蘭·海伯感慨人工智能的顛覆力。他觀察到,去年僅中國就新增約30萬臺機器人,快速提升了工廠產能,“從新型機器人到現實世界,人工智能正迅速成為各項業務的底層基礎”。
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合作。
“當前,全球技術創新正在加速,但技術成果的分享和應用仍不均衡。”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和機構伙伴關系司司長舒駱玫說,未來將繼續通過技術示范、人才培養及其他對接活動,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創新能力,加速其現代化進程。
標準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和構建信任的基石。“為確保人工智能的負責任使用,必須建立并執行國際公認的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副主席賈維爾·加西亞介紹,目前正在彌合各國在法律、監管上的分歧,通過構建共識來提供統一、高度可信的標準工具,助力企業治理與監管落地。
這一觀點也得到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姚佳的認同。她認為,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共贏發展。未來將積極參與人形機器人國際標準、安全治理體系建設,促進創新成果全球共享,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
走開放路、打創新牌,中國的“磁吸力”正在不斷釋放。
“中國在數字領域的技術發展為印度尼西亞提供了新的機遇。”印尼駐上海總領事邯伯盼介紹,中國人民銀行與印尼央行共同啟動雙邊交易本幣結算框架和二維碼互聯互通合作項目,已成為印尼數字經濟的重要支撐,“隨著兩國持續優化推進數字化轉型,雙方合作有望進一步深化”。
“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不久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一系列部署吸引了海內外廣泛關注。
“中國最新發布的五年發展藍圖特別聚焦于新質生產力、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可持續轉型等領域。我們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理念和解決方案與這一發展規劃非常契合。”美國陶氏公司亞太區首席技術官傅利亞表示,陶氏深耕中國超過45年,希望能夠把握最新機遇,以其先進材料科技支持中國高端制造、新能源和汽車等領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醫療健康公司歐加隆中國總裁吳澤發看來,以開放為基礎的協作,能讓科研成果更快從實驗室走向患者,讓創新惠及更廣泛的人群。“中國持續深化的開放實踐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機遇,我們將繼續與所有伙伴并肩前行,為助力‘健康中國’,也為共同塑造一個更開放、更堅韌、更繁榮的世界。”
“中國堅持開放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全球企業提供了最佳試驗場,培育了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等萬億級經濟藍海。”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說,“十五五”期間,中國將繼續創新育新,深化全球合作,為世界注入更多新動能。
(新華社上海11月6日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