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1-06
本報訊(記者 董戰軒 通訊員 曹文娟)入秋以來,在河津市秋季植樹造林的各個現場,活躍著一支特別的隊伍。他們本是守護青山的“防火尖兵”,如今化身“綠化先鋒”,搶抓造林黃金期,全力投入秋季綠化,以專業、汗水與擔當,為構筑城市綠色生態屏障注入新活力。他們是河津市森林防火專業隊隊員。
深秋時節,在黃河龍門景區以東的規劃綠地上,一片躍動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河津市森林防火專業隊隊員們身著統一制服,正揮鍬培土、澆水灌溉,在這片土地上精心描繪“綠色畫卷”。現場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測量組精準定位,挖坑組嚴格把控深度與口徑,栽植組細心扶正苗木,管護組則牽引水管,悉心澆灌。一株株新栽的梧桐、白皮松在秋風中傲然挺立,煥發勃勃生機。“以往,森林防火專業隊隊員的主要職責集中在秋冬季至次年春季的森林防火特險期,負責巡查、宣傳、撲救等工作。現在我們做到了‘防火期’與‘管護期’無縫銜接。當下,我們工作重點主要是補植補造、修枝撫育、病蟲害防治等。”河津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原曉華告訴記者。
從“防火尖兵”到“綠化先鋒”的角色轉變,正是河津市林業局創新推行“一專多能”隊伍建設的核心舉措。今年以來,為破解森林防火隊伍職能相對單一與常態化管護力量不足的難題,該局突破傳統工作模式,讓森林防火隊伍在非防火期全面投身苗木管護和綠化管護建設中,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專業技能的有效拓展,探索形成縣域林木“防管育補”一體化管護新模式。隊員們利用防火期積累的對地形、林情熟悉的優勢,開展常態化、網格化的巡查,不僅能及時發現并早期處理林木病蟲害、人為破壞等問題,還能精準實施澆水、施肥、撫育等精細化養護作業,有效提升了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在此基礎上,針對管護面積大、戰線長的任務布局,河津市林業局積極整合社會經驗力量,構建了以河津市國有林場為核心,國營苗圃、樊村鎮鋁東路、樊村鎮西磑村、趙家莊街道邵莊村為四大分點的“一主四分”管護網絡,形成“分片負責、高效協同”的基本框架。如今,這支隊伍已成長為“既能撲救山火、又能造林綠化”的復合型專業力量。
“我們的思路很明確,在森林防火特險期,森林防火專業隊隊員是沖鋒在前的‘防火先鋒’和‘應急尖兵’;在非特險期,他們就轉型為‘綠化管護主力軍’和‘生態建設工程師’。”原曉華告訴記者,“這一創新模式有效實現了對林木資源從栽植到成林的全過程、閉環式管護。”自縣域林木“防管育補”一體化管護新模式全面推行以來,河津市森林防火專業隊已累計參與完成綠化造林上千畝,常態化管護林地面積數萬畝,顯著提升了森林資源管護效率與質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隊伍建設的雙贏,為黃河流域(河津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綠色動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