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23
本報記者 郭 華 楊濤安
“這甘蔗真好吃,我準備再買一些。老板,能給優惠一些嗎?”
“能,你是老顧客了,這次要買多少?”
近日,走進夏縣胡張鄉棗園村甘蔗采摘園,裴介鎮居民陳女士正和甘蔗種植戶樊國斌商量新鮮甘蔗的采摘價格。
茶不逾嶺,稻不過漠;橘難越淮,蔗難渡江。如今,在棗園村甘蔗采摘園內,連片的甘蔗長勢喜人,一根根“亭亭玉立”,綠油油的蔗葉映襯著青白色的蔗莖,格外耀眼。
秋風吹拂綠葉,蔗香沁人心脾。游客穿梭在蔗林間,或仔細挑選,或親手采摘,一派豐收的熱鬧景象,大家對這“北方甘蔗”的脆甜口感贊不絕口。“85后”新農人樊國斌激動地說:“今年是我們第一年種植甘蔗,之前一直擔心失敗。如今看到大家對我們甘蔗的認可,我非常高興,也有了擴大種植規模的信心。”
40歲的樊國斌此前一直在家鄉種植桃樹,種植甘蔗的想法已醞釀多年,今年終于付諸行動。一開始,他也擔心南方甘蔗在北方會“水土不服”。
3月初,樊國斌通過網絡與線上甘蔗種植技術專家取得聯系,批量購入甘蔗苗,并在專家的遠程指導下,完成了苗木定植、土壤深耕深松、基肥施用等關鍵環節,成功實現南蔗北種。
南蔗北種起步艱難,甘蔗苗最初種植在拱棚內。隨著氣溫逐漸回升,甘蔗長勢也越來越好。在專家指導下,樊國斌采用覆膜保墑技術調控土壤濕度,在溫度、濕度、灌水量等方面精準施策,成功解決了南方作物在北方生長過程中氣溫不足的難題。經過半年的悉心照料,甘蔗終于迎來收獲季。樊國斌種植了黑皮果蔗和黃金甘蔗兩個品種,試種面積達5畝,甘蔗平均高度超過2.5米,直徑在3厘米至5厘米,每畝產量約2500根。
10月初,樊國斌的甘蔗采摘園正式對外開放。游客們走進園內,挑選、砍蔗、品嘗……盡情體驗收獲的樂趣。大家紛紛表示,這里的甘蔗口感脆、汁水足。該采摘園將持續開放至11月下旬,市民可前往田間體驗采摘樂趣,感受家門口的“甜蜜饋贈”。
談及甘蔗收成,樊國斌喜笑顏開:“終于種成功了,半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預計每畝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經濟效益比種植傳統農作物高出不少。”看到樊國斌的甘蔗種植取得成功,不少村民紛紛向他請教種植經驗,也計劃來年嘗試種植。
除了開放采摘,樊國斌還通過批發、零售等渠道銷售甘蔗,尤其借助網絡直播形式,讓更多人了解自家甘蔗的情況,通過互聯網將甘蔗銷往全國各地。目前,來自鹽湖區、平陸縣的批發商已與他取得聯系并洽談采購事宜。
南蔗北種的成功實踐,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樊國斌信心滿滿地表示,將繼續學習最新種植培育技術,不斷總結經驗,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