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10-23
記者 余 果 通訊員 趙陽飛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河津市僧樓鎮北方平村立足實際,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將大棚香菇種植作為帶動群眾增收、促進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致富路。
走進河津市盛鑫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大棚,豐收氣息撲面而來: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圓鼓鼓的菌蓋散發著誘人香氣,飽滿的菌蕾正“探”出頭生長。該合作社負責人原勝與家人忙著采收、分揀,大棚外,一筐筐新鮮香菇陸續過秤、裝車,呈現一派繁忙景象。
“香菇每年9月到11月是采收旺季,今年受氣候影響,成熟期推遲了半個月,但整體長勢不錯。目前鮮菇每天能采摘200多公斤,旺季時一天可采摘500多公斤,且采摘后當天就能銷往各地。”原勝介紹。
品質是贏得市場的關鍵。憑借精細化管理培育出的優良菇質,該合作社的香菇積累了良好口碑,形成穩定銷售渠道。客商趙會榮常年在此定點采購,他說:“這兒的香菇品質特別好,顏色白凈、菌腿短,我三五天就來拉一次貨,主要銷往陜西等地,市場反響好,效益挺不錯。”
原勝介紹,香菇生長周期短、出菇集中,從菌棒脫袋到鮮菇上市僅需10天左右,不少客戶會提前預訂。每采收一茬后,間隔約半個月便可迎來下一茬,采摘期從每年9月持續至次年4月,經濟效益十分好。“香菇管理是門技術活,必須勤快,最關鍵的是控制好溫度和濕度,這樣才能種出好香菇。目前鮮菇價格為10元一公斤,干菇能賣到40多元一公斤”。
近年來,北方平村將香菇種植作為富民產業重點培育,一方面鼓勵農戶擴大種植規模,凝聚產業發展合力;另一方面常態化開展技術培訓,向種植戶傳授管護技巧,切實提升種植效益。如今,小小的香菇已成為群眾增收的“金疙瘩”,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