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10-17
□記者 陳怡霏 文圖

定格歡樂
“鹽湖四周泛著白色的泡沫,剛剛聽老師講這是水中微生物在起作用……”“我還看到水下的倒影,真是太漂亮了!”10月15日,在鹽湖岸畔,來自河津市鋁基地毓秀小學的小朋友們游覽拍照,邊走邊學,感受家鄉自然之美和文化魅力。
“區別于教師授課時的單向輸出,研學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廣闊的社會環境和自然景觀,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孩子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會團隊合作,進一步提升綜合素質。”該校政教副校長衛軍霞表示,此次學校共組織700余名師生參與研學活動,走進運城博物館、河東池鹽博物館、舜帝陵等地,以游促學,探尋文明根脈,堅定文化自信。

聆聽講解
研學現場,孩子們認真學習、主動思考,在體驗互動中感受文化傳承的意義。“在舜帝陵,我們特意安排了祭祀體驗活動,孩子們都特別興奮,在行動中感受德孝文化,了解德孝故事,在心里種下愛國愛家的種子。”衛軍霞說。“
我第一次參加這么大規模的祭祀活動,之后我也會更加尊師重道,和同學之間互幫互助,講文明、懂禮貌。”親身參與后,小學生辛婉怡說。
在河東池鹽博物館,孩子們解鎖“鹽”的奧秘,感受小小的鹽粒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性。“這比課本知識更生動有趣!”親眼看到制鹽方法后,四年級2班的吳欣妍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了解了歷代鹽業的制度改革,知道這片鹽湖是人類重要的財富,我們要好好保護它。”小學生溫暖這樣總結自己的研學收獲。
“以前在課本里學習‘華夏文明’,總覺得離我們很遠、很抽象,今天看到這些青銅器、瓷枕等文物,感覺古人的生活其實和我們沒有什么不同,用精致的器具吃飯,枕著枕頭睡覺……”面對眾多歷史文物,小學生畢藝馨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認知,增長了見識。
走出去,不僅收獲知識,更擁有別樣的心靈體驗。四年級學生王晞錕告訴記者,此次研學之行,美麗的鹽湖風光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走出教室,親近自然,感覺視野更開闊,心情也更好了”。
“希望孩子們在沉浸體驗中獲得知識、開闊視野,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增強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實現全面發展。”衛軍霞告訴記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