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22
在解州關帝祖廟主廟區,一株近千年樹齡的洋槐樹悄然“愈合”了它的歷史傷痕——深陷的樹洞被精心修補,仿佛時光未曾留下痕跡。
“這可不是簡單的‘稀泥抹光墻’,從清除朽木、殺菌防霉,到涂抹‘傷口愈合劑’、采用環保材料填充,最后進行仿真修復,每一處修復細節都被鄭重載入保護檔案,讓這些‘活文物’的生命故事得以完整延續。”解州關帝廟文物保護所園林科科長張伍寅介紹,“今年6月以來,我們已累計完成20余株古樹的樹洞修復工作。下一步,將系統推進保護措施,包括為重點古樹修建圍欄、設立警示標識,嚴禁游客觸摸、攀爬,最大限度減少人為干擾,為古樹營造更安全的生長環境。”
作為解州關帝祖廟千年歷史的綠色見證,這些古樹名木不僅是廟宇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是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不可替代的文化地標。關帝祖廟、常平家廟及關帝祖陵現存古樹名木159株,包括側柏、絲棉木、國槐等多個樹種。其中,樹齡最高已達1800年。在歲月流轉中,部分古樹因土壤板結、營養不足、極端氣候與病蟲害侵襲而衰微。解州關帝廟文保所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分級管理”原則,制訂并實施精細化修復方案。
解州關帝廟文保所多年來堅持不懈開展以復壯工程為主的古樹修復專項行動,于去年11月啟動新一輪復壯工程,秉持“一樹一策”理念,投入60余名技術人員,依據土壤檢測結果進行營養配方,在復壯坑內依次填入樹枝、松針土、專用配料等,并設置排氣孔便于后期養護,確保工程系統性和可持續性。該工程由山西安盾工程監理有限公司全程監理。
以今年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施行為契機,解州關帝廟文保所創新推出古樹名木認養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積極響應。7月17日,首次認養儀式在常平關帝家廟崇寧殿前舉行,活動以“生態+文化”為理念,通過凝聚社會力量,讓古樹保護成為人人可參與、愿參與的文化行動。
如今,一塊塊保護牌悄然懸掛于古樹之間。保護牌采用中、英、韓三語標識,掃碼即可了解樹木詳情與養護信息,成為連接公眾與文化遺產的暖心橋梁。
莫以善小而不為,一枝一葉總關情。作為“武廟之冠”的解州關帝祖廟,是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的核心區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祖廟一馬當先。近年來,解州關帝祖廟憑借其崇高的文化地位,連續舉辦的關帝巡城、誕辰慶典、文化旅游節等盛大活動,早已成為運城璀璨的文化金名片。景區深挖關公文化內涵,精心打造關公文化博物館,創新推出關公實景劇,研發千余款特色文創產品,以豐富的業態、珍貴的文物和專業的服務,邁向助力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5A級創建新階段。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創建5A,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任務,更是推動運城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解州關帝廟文保所所長傅文元說,“目前,創建已進入‘臨門一腳’的關鍵階段。文保所立足關帝祖廟,深入對照國家5A級景區創建任務清單,明確職責與時限,深入調研、及時整改,全力以赴為5A創建貢獻力量。”
走進解州關帝祖廟春秋樓,柔和的光束自冷光燈靜靜流瀉,只見修復師正手持精密工具,對一尊關帝神像進行細致修復。
多年來,解州關帝祖廟春秋樓彩塑受自然與人為因素影響,出現了酥堿、殘缺、起甲乃至局部塌陷等問題,嚴重威脅文物本體的穩定與藝術完整性。為最大限度保存這些珍貴遺產,解州關帝廟文保所早在2020年便啟動保護申報程序,于次年9月獲得國家文物局正式立項,并由太原市晉博文物保護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精心編制保護修復方案。今年5月,山西省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承擔修復任務。7月10日,修復工程正式啟動。
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解州關帝廟文保所嚴格遵循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緊扣“最小干預”“不改變文物原狀”等原則,對修復流程與材料選擇進行全程監督。
“我們運用先進技術手段,秉持審慎態度,通過表面清理、殘缺修補、斷裂修復、傾斜扶正等一系列精細操作,穩步推進修復工作。”項目負責人郝月仙說,“目前,工程已進入整體加固與掃尾階段,預計近日即可完工。所有修復操作均嚴格符合可逆性要求,為未來可能的再干預留下空間。”
這場細致修復不僅為消除病害、穩固結構,更力求還原彩塑原有的藝術神韻,使其重煥昔日的生機與光彩。而與彩塑修復工程相呼應的,是解州關帝祖廟在文化展示與傳播層面的創新探索:一個跨越3年至5年的全球關帝廟文化征集項目正在火熱進行中。
這個以“天下關廟歸故里”為主題的征集活動,正面向海內外99處具有地域、民族與文化代表性的關帝廟廣泛征集并集中展示各廟宇的典型文物仿制品、祭祀器物與文化符號,利用祖廟東部長廊作為“祖廟祭堂”進行收藏展示。
99處關帝廟,寓意“九九歸一”。隨著“祖廟祭堂”的建成開放,解州關帝祖廟將成為全球關公文化的匯聚點,游客與信眾無需遠行,即可沉浸式體驗不同關帝廟的建筑特色、祭祀儀俗和歷史脈絡,深入感受關公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與融合。
(本報記者 楊紅義 楊 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