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05
城市防汛,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穩定運行。今年,市城市管理局聚焦城市排水服務水平提升,以全面排查消除隱患、精準施策破解積水難題、全鏈協同強化應急響應等務實舉措,暢通城市“地下脈絡”,為市民安全出行和城市穩定運行筑起堅實屏障,全力保障了我市中心城區安全度汛。
全面排查補短板
夯實防汛“硬基礎”
“快!立即布設圍擋,通知技術組到場!”近日,在我市中心城區紅旗街廟村西路段,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巡查人員發現一處39米長的路面塌陷。經勘查,塌陷是由地下排水管網破損引發。該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設置安全圍擋,同步組織技術團隊連夜研判,制訂科學搶修方案。數日后,施工人員嚴格按照規范完成破損管道更換、路基加固等核心工序,并有序推進后續回填及路面恢復。

通過城市管理智慧平臺,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實時監測降雨情況。
這次高效處置地下排水管網破損事件,是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全面排查隱患守護城市安全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通過日常巡查、管網清淤、安裝防墜網等一系列舉措,系統開展全面排查與維護,持續提升防汛能力,全方位夯實城市防汛安全基礎,經受住了近期多次強降雨的考驗。
在日常隱患排查中,該中心聚焦井蓋、管網等關鍵環節,下足“繡花”功夫。今年3月,在中心城區庫東路,身著橙色工作服的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俯身作業:撬開井蓋、電鉆打孔、固定掛鉤,一張承重達200公斤的尼龍防墜網穩穩安裝在井內。據介紹,防墜網安裝在距離井蓋約半米處,由耐腐蝕、高強度的尼龍繩制作而成,呈蜘蛛網結構,可有效起到支撐和保護作用。
“雨季如遇暴雨,可能出現井蓋移位,此時防護網就成為一道‘安全防線’。”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汛期防墜網易損壞的問題,工作人員在日常排查中一旦發現老化、缺失情況立即更換。截至目前,累計加裝、更換防墜網741套,提升更換井蓋300余套,修補井蓋井框618處。
管網通暢是防汛的“關鍵命脈”。“自去年冬季開展清淤工作以來,我們一直在為今年汛期作準備。”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汛期來臨后,該中心進一步加大巡查和清理頻次,每天安排專人對清淤工作進行督導。
8月上旬,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我市中心城區易積水路段的雨水井、雨水管道開展排查,并采取人工與機械清掏相結合的方式,快速清理管網內的大型淤積物。在機械設備難以觸及的區域,該局工作人員手持鐵锨、鐵鉤等工具,仔細清理管道內的淤泥和雜物。清淤過程中,還同步對管網附屬設施進行細致檢查與維護,及時補充、更換和復位缺失、破損或移位的窨井蓋,防止行人與車輛發生意外。
精準施策解民憂
破解積水“老大難”
道路積水是群眾出行的“煩心事”。今年汛期來臨之前,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聚焦民生痛點,以“一點一策”的方式,對中心城區易積水點展開針對性改造,通過完善地下管網、優化施工方案等扎實舉措,全力保障群眾雨天出行安全。
“以前下大雨,這個路口常有積水,很不好通行。”家住鋪安街與韓信路交叉口附近的市民李先生回憶道。據了解,鋪安街與韓信路交叉口作為我市中心城區易積水點之一,每逢強降雨天氣就容易出現積水,影響行人、車輛通行,存在安全隱患。
今年,為切實解決中心城區易積水點管道排洪能力不足問題,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務中心將該路口列為重點改造對象,對鋪安街與韓信路交叉口雨水管道提升改造,全面提升該路口排澇能力。
據介紹,經前期精準摸排發現,鋪安街與韓信路交叉口原有雨水管道管徑偏小,且長期使用后出現老化問題,導致汛期排水能力無法滿足需求,成為周邊居民“心病”。針對這一情況,該中心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新建1道長66米、管徑DN1200的鋼筋混凝土頂管,相較于原有管道,新管道的排水能力將顯著提升。同時,此次改造工程采用頂管施工方式,無需大規模開挖路面,在保障施工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周邊交通通行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今年雖然下了幾次強降雨,這個路口的積水比以前排得快很多。”李先生欣慰地說。
鋪安街與韓信路交叉口雨水管道提升改造只是我市中心城區積水點治理的一個縮影。今年,該局排水服務中心對中心城區多個積水點制訂個性化解決方案:在解放路與涑水街交叉口等4處重點地段,通過封堵雨污混接點、拆除閉水墻等措施,提升管網排水能力;在河東東街與辛卓路交叉口新建330米雨水管道,打通排水瓶頸;在學苑路兩處積水點,通過調蓄池擴容、預置抽排管道、清理疏通管網等綜合措施,提高雨水調蓄和排放效率。

市城市管理局對雨水井內淤積的雜物展開全面清理。
全鏈協同強應急
打贏防汛“主動仗”
今年,我市經歷多場強降雨考驗。市城市管理局通過構建“前期備汛筑根基、預警響應抓先機、協同防汛保暢通”的全鏈條防汛體系,啟動多部門聯動應急機制,依托精準預警、快速響應與高效協同,在最短時間內消除城區積水,有力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正常運轉。
8月23日,這場與暴雨的“競速賽”尤為典型。當天11時12分,市城市管理局與市氣象局聯合發布城市暴雨積澇氣象風險藍色預警,接到預警后,市城市管理局全員迅速到崗,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
降雨伊始,市城市管理局各部門同步行動:該局排水服務中心組織人員對中心城區25個易積水點全覆蓋巡查、定點值守,并及時敞開排水雨篦提高排水速度;該局市容環衛中心清理55條主次干道雨篦周邊雜物垃圾,保障排水通道暢通;該局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化身“街頭巡查員”,穿梭街巷排查防汛隱患。
與此同時,城市管理智慧平臺實時監測雨情、水情,將禹都東街與槐東路交叉口、學苑橋華林逸墅小區門口等積水點位信息,精準推送至相關責任人。在禹都東街路口,執法隊員徒手摳出排水口垃圾,指尖沾泥仍不停歇;學苑橋畔,排水應急泵車轟鳴,“龍吸水”抽排車同步作業,合力提升抽排速度;惠民橋邊,排水人員啟動應急泵站,執法隊員與交警配合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引導車輛繞行保安全。

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清掃路面雨水。
“13點20分,所有積水點位全部消退!”隨著最后一處積水的消退,市城市管理局指揮中心內緊繃的氣氛終于舒緩。從11時12分聯合發布暴雨預警,到強降雨結束后30分鐘內消除4處積水,這場與暴雨的“賽跑”,印證了市城市管理局“前期備汛筑根基、預警響應抓先機、協同防汛保暢通”全鏈條防汛體系的高效與可靠。
據了解,為凝聚防汛合力、提高強降雨應急處置能力,市城市管理局從市政、城管、環衛抽調人員,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搶險隊伍。同時,按《運城市中心城區突發強降雨排澇應急預案》要求,在汛期來臨前,該局聯合市氣象局建立中心城區內澇氣象風險預警聯合發布機制,強化氣象預測指導,并與應急、水務、公安、交警、電力等部門建立會商機制。
在應對強降雨天氣時,各成員單位全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一盤棋”的防汛格局:當立交橋或低洼地帶出現30厘米以上積水,需要出動大型移動排澇設備時,市城市管理局及時通知交警部門,交警部門立即調配警力趕赴現場,協助開展交通疏導工作,引導車輛和行人繞行,為排澇作業創造良好條件;供電部門則全力保障排澇泵站的不間斷供電,定期對泵站供電線路進行檢查維護,若因特殊情況需要拉閘斷電,會提前通知市城市管理局,以便作好備用電源準備,確保防汛排澇工作不受影響。
從精細維護城市“脈絡”,到精準破解積水難題,再到全鏈條協同防汛,市城市管理局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下一步,市城市管理局將堅決扛起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職責,進一步查補短板、優化機制,持續提升城市防汛應急管理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市民創造更加安全、便捷、宜居的生活環境。
本報記者 王月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