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老侯過河

——追記抗日英雄侯為將軍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9-02

同志哥,大家都知道日本侵華,你可曾聽說老侯過河嗎?大凡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以前的黃河拐彎處、條山西南一帶之廣大民眾,都知道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老侯,其實他姓侯名為,1940年至1945年在條南抗戰六年,1945年6月在胡營村抗擊日寇戰斗中英勇犧牲。

1940年3月,在河南閿底鎮駐守河防的侯為以偵察為名主動請纓,率屬下百十余人,第一次來到黃河北岸淪陷區的條南。3月31日所部在飲馬泉澗設伏突襲日軍30多名,完勝無一人傷亡。他本應回部復命,接受嘉獎,考慮日軍報復,傷及當地,決計再次應敵。

4月7日在日本計劃圍剿侯部駐地新莊,途經疙瘩嶺,自衛隊再次與日軍步騎聯合兵種500余人激戰兩小時,自衛隊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飲痛撤退,此戰打死日軍70余人。而侯部隨員也有12人陣亡,丟失機槍一挺。

侯為回部復命,在即將受到軍法處置的緊急關頭,條南民眾派當時在閿底鎮當商會會長的姚逢銓(三焦村人)以及當地鄉紳李少白(永樂南張人)、薛紹軒(漢渡村人)等代表前去求情、說和。雖然免于軍事審判,但侯為受到撤職處分,軍營賦閑兩個月之久,有功未賞反受貶。

在滅國亡種的危急關頭,為了改變民眾一盤散沙、束手無策、坐以待斃的被動局面,侯為不計個人得失,義無反顧再次挺身而出。1940年6月經師部正式批準,侯為帶領屬下武藝高強的蕭志誠、王憲宏、繆百華等16名軍人,二次渡河北上條南抗日,決心組建一支永不走、打不垮的條南抗日力量,即軍民抗日自衛隊。為了解決軍需供應等事關重大和長遠的相關問題,侯為在姚逢銓、薛紹軒的推介下組建了在當地較有聲望和影響的十人參謀團。

1940年秋,自衛隊在古仁南張村正式成立,侯為任大隊長,蕭志誠、王憲宏任中隊長。自衛隊除村民自告奮勇入隊外,條山一帶按編村每村選派10人參加。

1942年6月,因兩年來英勇抗戰,精神可嘉,戰績卓著,名聲大振,受到時任第一戰區司令胡宗南的接見和褒獎,胡宗南為他特批正式編制番號,成立“第一戰區中條山挺進縱隊”,并撥付經費,配備電話,配備干部、裝備、武器彈藥。侯為任司令,薛占勝任副司令,蕭志誠、翟振華、羅寶璽分別任三個大隊的大隊長。挺進隊以100多名河防官兵為骨干,吸納當地有志青年,逐漸壯大到500余人,成為條南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支抗日隊伍。

大敵當前,在國共摩擦不斷、地方幫派林立、各種黑惡勢力猖獗的復雜環境下,侯為識大體明大義、愛憎分明,團結民眾,一邊抗日,一邊除惡。為長期既怕鬼子又防黑惡、提心吊膽的當地老百姓定了神、舒了心、展了眉。1940年到1945年,侯隊長的自衛隊先后多次聯合中共地下秘密抗日組織張凱(大王板上村人)支隊,在痛擊日本鬼子的同時,多次聯手共產黨張凱支隊、謝百挺秘密自衛隊,在南韓村、北韓村、胡營村、泰山廟痛擊借抗日專搞摩擦、搜刮民財的趙志隆、李邦彥、申鳴宵、嚴振芳為代表的腐朽變質的13團,在營子村、柏樹村擊潰偽縣長陳國璋為虎作倀的清鄉團。

自衛隊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不犯。老侯平時身著便裝,與民相處和藹可親,空閑時間和老百姓一起搞生產、一起拉家常、一起演節目,如同鄰居家的大叔大哥。他團結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每到一地,他都召集民眾講話,進行政治動員,宣傳抗日救國。

他既是百姓的主心骨,又是百姓的守護神。自衛隊每到一地,村民不僅為其提供食宿,還送信、帶路,從而使自衛隊耳聰目明,如魚得水,確保始終和日軍及閻頑周旋而不被吃掉。誰的家庭不和睦、兒子不務正業或染不良惡習,找他保準管用;哪個壞人總作惡,報告給他絕不姑息。

侯為自1940年來到條南淪陷區,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游擊作戰,襲擾鬼子。侯為率領兵民六年當中,足跡遍布條南村村莊莊、溝溝坎坎。對鬼子或小股襲擾,或大部伏擊,或主動出戰,或巧應報復,或端敵據點,或半道交手。他們常常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瞞天過海、順手牽羊,大小戰役不計其數,用身經百戰形容侯將軍一點也不夸張。不論是早先的自衛隊,還是后來的挺進隊。他們有時身著便衣,有時全副武裝;有時三五結伙,有時隊列雄壯;有時悄無聲息,有時聲威浩大。他們來無蹤去無影,常常搞得鬼子暈頭轉向,損失慘重。特別是飲馬泉澗、疙瘩嶺、上陽、漢渡、胡營、趙伊、郭李等十多次較大規模和日軍的交戰,共殲滅鬼子上千名。

侯為所率雖屬一支民軍,但絕非草莽。他本人飽讀詩書,早先是滿腹經綸學霸級的存在,從軍是文韜武略、智勇雙全的將帥。他重強兵,講戰術,當年人所共知。一有空閑,他就組織大家練兵習武。他是人所共知的神槍手,也要求每個戰士以一當十,兵無熊包,彈無虛發。他經常給大家講:每個隊員都是血肉之軀,都是父母心肝,絕不作無畏犧牲。每顆子彈價值一斗糧食,戰場上擊敵必須掌握好距離,達到彈無虛發,百發百中。

每臨戰事他都親自掛帥,沖鋒在前。村民都記得漢渡西巷伏擊戰那一幕,當鬼子隊伍行至巷東盡頭南拐時,他手持機關槍,躲在村中心池泊東北的那棵粗壯皂角樹背后激烈掃射,霎時鬼子倒地一片,其威武雄姿至今都是村民美談。

腳下無路自辟徑,赴湯蹈火濟蒼生。按照現代人的說法,論家業,侯為應該算妥妥的富累代,優越的家庭條件,他本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他卻硬生生選擇了戎馬生涯。從軍也罷,駐守河防也算地處安泰,他又自告奮勇,毅然決然投身疆場。一個人竟然拉起了一支隊伍,猶如狂濤中的一道巨壩,即便惡浪將自己掀翻,也在所不惜!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他當初給先期捐軀的十二烈士自掏腰包選購墓地時就宣稱:這里也有我之一穴,既然我把你們帶來,日后我一定要來陪伴諸君。他萬分悲痛,滿含熱淚將他們安葬,親為烈士撰寫碑文并書丹:“大丈夫身逢國難,殺倭抗戰而死,得其所也……諸君光榮之責任已盡,諸君正氣充塞乎宇宙……蒼天不死為者,抑為之任務未盡也!”

侯為犧牲后,條南各界人士在石道村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前來吊唁送葬的人來自黃河兩岸、條山南北的政界、軍界、商界、民眾等,人山人海。靈車驅往沿途民眾白服戴孝、駐足默哀、長跪叩首、悲痛不已。遠在西安、河南靈寶的晉南人士也分別在當地為他舉行追悼大會,運城籍辛亥革命元老景梅九先生還在創辦的《國風日報》,整版報道他的動人事跡。

侯為條南抗戰產生的影響和意義無疑是重大而深遠的,在他身上所折射和散發的精神光芒,也一樣值得今人和后人深思和推崇。

說他家國情懷、仁愛精神,頌他嫉惡如仇、豪俠精神,歌他視死如歸、鐵血精神,都難以準確而全面表述其人格之高大、精神之碩巨,原諒本人才疏學淺,讀者可以從侯為光輝而短暫人生的點點滴滴中,掩面閉目、靜氣沉思、細細品咂、各得其悟。


(杜緒鵬)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