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04

稷山包裝印刷專業鎮俯瞰圖。
前不久,山西省公布第四批省級重點專業鎮名單,稷山包裝印刷專業鎮成功入選,成為我市第三個獲批的省級專業鎮。
稷山縣包裝印刷產業主要集中在翟店鎮,這一認定不僅是對翟店鎮包裝印刷產業四十年發展的肯定,更標志著一個年產值近30億元、能覆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80%以上農產品包裝市場的產業集群正式躋身省級產業梯隊。
集群化發展
產業規模化效應顯現
穿梭在翟店鎮街頭,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印刷企業、包裝工廠,無不透露著鮮明的信號:這里是幾十億級包裝印刷產業集群的重要陣地。

稷山包裝印刷產業綜合服務中心內,各類包裝紙箱琳瑯滿目。
從1987年第一家紙箱廠起步,歷經近40年的風雨兼程,這里已崛起為包裝印刷產業集群的璀璨明珠,企業數量100多家,年產值近30億元。
然而,追溯翟店鎮包裝印刷產業發展的歷程,這樣的產業規模并非一蹴而就。
稷山翟店鎮的包裝印刷產業發展經歷過一段時期的野蠻生長,運稷路兩側5公里內一度聚集百余家小作坊。
“一臺手動印刷機就敢接單,同行競相壓價,一套果箱利潤不到5毛錢。”稷山縣包裝印刷協會會長任俊生,他同時也是鵬騰工貿的企業負責人,回憶起過去他非常感慨。
行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稷山縣翟店鎮堅持項目帶動,注重集群發展,瞄準包裝印刷高端產業集聚區,加大項目招引力度,聚焦“集中制版、分散制箱”,壯大優勢企業,扶持新興企業,推動小企業改造提升,培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加快構建“龍頭帶動、配套跟進、全產業鏈發展”的集群式發展格局。
在烈日炎炎下,翟店鎮包裝印刷企業各美其美。鵬騰工貿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熟練地將廢舊紙箱送入破碎制漿設備。經過一道道工序,這些廢品蛻變為每噸價值近3000元的瓦楞紙。不遠處的昕光包裝,嚴選高標準的瓦楞紙進行生產加工,成為伊利牛奶、雪花啤酒等品牌的訂制箱。
這一場景是翟店鎮不斷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企業聚合顯現的一個生動縮影。
如今,翟店鎮包裝印刷產業形成廢舊紙板回收—再生造紙—凹印版輥—設計制版—多色印刷—紙箱、附件加工—軟塑包裝—質量檢測—倉儲物流為一體的綠色循環產業鏈條。全縣共有包裝印刷企業119家,規上企業11家,擁有瓦楞紙板生產線36條、多色水墨印刷生產線18條,年產紙板7億平方米、紙箱10.5億個、版輥8萬只、再生紙30萬噸……
同時,稷山還不斷推進包裝印刷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助推產品向塑料、木制、紙袋包裝等多元化邁進、差異化發展。
記者走進山西兆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走廊上擺滿了三只松鼠、力士等知名企業的塑料包裝產品,拓寬了傳統印象中翟店就是紙包裝的認知邊界。
“兆龍主要是一家塑料包裝生產企業,加工制作高端八邊封烘焙類、休閑食品類包裝袋和多層復合液體包裝袋,我們生產的平底袋、異型拉鏈袋及激光切割、氣閥、加嘴袋等出口新西蘭、日本、泰國等海外市場。”兆龍企業負責人說,“我們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企業,來翟店落戶也是看中了這里的產業集聚度高,發展趨勢好等優勢。”
產業重塑
產業轉型的堅定步伐
產業聚合效應催生技術革命,推動設備更新,推進產業升級。
記者走進稷山縣匠人包裝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正在給一卷卷的瓦楞紙筒內放置一個帶有銀色芯片的塑料多邊形環。匠人包裝總經理任珂向記者介紹,這個多邊形環是每卷紙的“身份證”。

稷山縣勝達包裝有限公司內,工人在加工瓦楞紙。
“從這個‘身份證’的芯片上,我們可以讀取到哪卷紙是在哪個機器上進行加工的,這卷紙加工的全部生產數據都記錄在這個芯片上。”任珂說,“這樣可以控制生產誤差,將原紙利用率由92%提高到96%以上。提高生產效率后,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就有更大的競爭力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卷卷瓦楞紙放進這臺剛剛到位的BHS生產線的卷軸上,瞬間成為一片片紙板。
“這條BHS生產線是我們剛剛投資3000萬元購置的,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瓦楞紙板生產線之一,目前中西部地區這是第一條。它的門幅也就是紙的寬度可達到3.15米,而其他門幅都在1.8米至2.5米之間。不僅門幅更寬,生產速度是350米/分鐘,效率也更高了。設備升級改造后,我們對接的客戶就不局限于水果包裝,可以對接更多高附加值的工業類包裝。”任珂說。
據悉,除了瓦線設備的“大換血”,匠人包裝還購入一條全新日本生產的聯動線,與瓦線協作聯動。
在翟店,智能化設備已隨處可見。
在昕光包裝有限公司紙板生產車間,一卷卷原紙在智能化設備的精密操作下,經過瓦楞機精準成型、上膠、蒸汽烘干、裁切以及堆碼等工序,迅速轉化為一張張高質量的紙板。
隨后,紙板被轉運至紙箱生產聯動線,印刷、模切、開槽等工序一氣呵成,實現了一站式自動化處理。
“這條瓦楞紙板全自動生產線,是我們今年5月剛剛上新的,這套智能化全自動設備增加了自動巡航系統,可以根據紙張的克重濕度速度自動調整紙張的包角、膠量、溫度等參數,保證了紙板的水分跟平整度,效率提高了50%,平均速度達到每分鐘280米。旁邊的這條生產聯動線,從印刷到最終一次性完成,相較過去人員減少一半,每分鐘可完成200個紙箱。”昕光包裝生產車間主任劉淑梅說。
設備更新為產業發展提供了硬件基礎,而技術革命則為產業注入了創新的靈魂。在技術創新方面,稷山縣包裝印刷產業成果顯著,擁有5個省級著名商標和45項發明專利。
其中昕光包裝自主研發的“遠紅外瓦楞紙箱保鮮技術”獲得國家實用新型技術專利,這一技術的應用,大大延長了農產品的保鮮期,滿足了市場對于高品質農產品包裝的需求。
與此同時,翟店的市場半徑同步擴張。依托西安“箱合匯”電商平臺,接單響應從48小時壓縮至6小時,產品覆蓋晉陜豫80%農產品市場,出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接下來,稷山翟店包裝印刷產業將借助入選省級專業鎮的契機,配合市縣兩級工信部門,加速包裝印刷產業升級和智能化轉型。同時,我們也落子未來,積極布局新興產業,加速在文創印刷方面作出新的突破。”翟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彬說。
“鎮”興一方
就業富民的振興圖景
產業興則鎮興。
我省通過培育專業鎮特色產業集群,實現就業與富民的雙重目標。翟店鎮包裝印刷產業發展近四十年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寫就了一幅就業富民的振興圖景。
在匠人包裝公司的新廠房里,工人們正在安裝調試一臺日本新幸阿爾法聯動線。匠人包裝生產車間主任康世宏正帶著幾名工人在生產線上觀摩設備廠家的現場教學。
“因為這批設備是目前行業內頂尖的,之前沒見過這樣先進的設備,廠家的人每天帶著我們學習,這對我們技術工人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康世宏說。
作為一名包裝印刷產業從業人員,康世宏在這個行業里摸爬滾打了十多年,已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技術骨干。
康世宏是翟店鎮翟東村人,在從事包裝印刷行業之前,曾是江蘇省昆山市一家工廠里的流水線工人。在外工作強度大,收入也并沒有達到預期,聽說家鄉的包裝印刷產業發展得熱火朝天,康世宏認為自己在生產線上積攢的工作經驗讓他返鄉也可以獲得一份收入不低、前景廣闊的工作,于是就回家做了一名包裝印刷產業技術工人。
“現在每個月到手8000多元,對這個收入我很滿意。再加上自己在這個行業工作了這么多年,也積累了一些技術上的優勢,對自己也是一個提升。而且現在孩子馬上要上高中了,家里老人也上了年紀,我就在家門口上班,把家里人也都照顧到了。”康世宏說。
在翟店鎮的街巷,隨處可見像康世宏這樣的包裝企業員工騎著電動車上下班的身影。他們中有的曾是外出務工人員,如今在家鄉找到穩定的工作;有的曾是貧困戶,如今在再生紙生產線上實現了人生價值。
“一個包裝印刷產業為翟店鎮帶來了八千多個工作崗位,這八千多名工人背后就是八千多個家庭,翟店鎮包裝印刷產業的發展帶動本鎮農民人均年增收達4500元,帶動全鎮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000元。”楊彬說。
據楊彬介紹,翟店鎮的包裝印刷產業不僅帶來就業機會,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城鎮化進程——隨著產業集聚,翟店相繼獲評“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特色小鎮”“國家衛生鄉鎮”等稱號,實現了從傳統集鎮向現代化城鎮的跨越。
這種輻射效應已超越鎮域邊界。在稷山縣域經濟布局中,翟店被定位為“六個基地一座名城”中的區域包裝印刷產業基地。隨著與西安“箱合匯”等電商平臺合作深化,翟店正打造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的包裝產品集散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重現歷史上“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商貿樞紐地位。
文/記者 朱 姝 圖/記者 陳方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