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8-04
近年來,河津市以精細化管理和民生需求為導向,從環境衛生整治到基礎設施改造,全方位推進城市建設,讓市民在細微之處真切感受到生活品質的提升與城市的溫度。
環境衛生精細化
河津市市政公用服務中心聚焦環境衛生痛點難點,全面推進中心城區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工作。為實現垃圾“日產日清不積攢”,河津市實行“早、中、晚”三班制,對511個點位的2650個垃圾桶進行至少三次收運,同時創新采用“上門收集”“定時定點收集”“巡回收集”等模式,從源頭減少二次污染。
精細化作業不僅體現在垃圾清運上。該市推行“掃、洗、灑、清、擦、除、治、防、檢、擔”10字作業法,通過延長夜間保潔時間、增加作業點位和人員配置,確保城區環境衛生面貌全面提升。
清晨,環衛工人衛春菊仔細擦拭長椅、花壇邊緣、果皮箱等“城市家具”的每一個細節,不放過任何衛生死角。“以前打掃完就完事,現在要細化量化,市民摸起來干干凈凈,能放心坐。”衛春菊說。正是無數像她這樣的環衛工人,日復一日踐行精細化標準,實現了從路面到公共設施清潔度的質的飛躍。
“方便之處”的改善同樣是城市環境提升的重要體現。河津市著力打造精品公廁,制訂《創建星級公廁實施方案》《公廁管理辦法》,全市46座公廁全部實行24小時開放。“這幾年城市變化太大了,單說公廁,環境衛生好、沒異味,環衛工人打掃得十分到位。”市民姚振東感慨道。
基礎設施“微更新”
城市更新既要“面子”亮眼,更要“里子”實在。河津市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聚焦群眾“腳下安全”與出行體驗,通過一系列“小而精”的“微更新”,提升城市“顏值”,夯實民生“里子”。
九龍大街是本次改造的重點路段之一。記者在現場看到,部分完工路段煥然一新,步道平整開闊。改造工程涵蓋道路修復、排水優化、綠化提升及附屬設施完善等內容。目前,標準段河津中學東停車場至九龍大街19標段已完工,新增停車位36個;龍門大道至新建婦幼院段人行道及微地形土方作業、路基、灰土作業已完成,正進行路緣石鋪設和綠化水管基坑作業。
在馨苑東街人行道改造現場,同樣是一派繁忙景象。挖掘機、鏟車有序作業,工人們正進行人行道磚、盲道磚鋪裝及路緣石施工。該路段改造并非簡單修補,而是精準聚焦群眾出行痛點,讓改造更貼合市民實際需求。
據了解,今年河津市計劃對新耿區的九龍大街、新興路、永興路、馨苑東街4條道路的人行道實施全面升級改造,切實解決群眾出行不便問題,優化城市慢行系統。
從人工保潔到機械化清掃,從“城市家具”擦洗到公廁管理,從人行道改造到停車位增設,每一項精細化舉措的落地,都在精雕細琢著城市容顏。隨著各項舉措與工程的推進,河津市的城市面貌將持續煥新,城市品質和宜居水平將顯著提升,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盈。
記者 余 果 通訊員 趙陽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