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31
走進半坡調蓄庫1號庫區,藍天白云下,一池碧波與周邊綠意盎然的廣袤農田交相輝映,這座容量達136萬立方米的“大水塔”,連同85萬立方米的2號庫,共同構成總庫容221萬立方米的調蓄核心,為運城中心城區儲備了至少10天的生活用水。
鹽湖區半坡調蓄庫項目位于鹽湖區陶村鎮半坡村、石碑莊村、寺家卓村、陶村境內,占地約825畝。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兩座調蓄庫、一座提升泵站和一座管理用房,以及環庫路等基礎設施。
目前,半坡調蓄庫已完成滿負荷蓄水測試,已初步具備運營條件。隨著配套輸水管線項目的加緊鋪設,這一泓甘甜的清泉即將流進城市千家萬戶。

半坡調蓄庫航拍圖 記者 閆鑫 攝
破解城市“水難題”
一直以來,運城是一個典型的缺水型城市,全市水資源可利用量為8.1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55立方米,遠低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資源性缺水問題尤為凸顯,嚴重制約著全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據了解,我市中心城區水源地嚴重依賴客水,需從周邊縣(市)長距離引水。
“目前中心城區每日用水量約5.3萬立方米至5.4萬立方米,其中永濟蒲州水源地承擔了供水‘主力軍’的角色,每日供水量約4.5萬立方米,白沙河水庫和安邑水庫兩個水源地每日需要補充1萬余立方米,才可滿足中心城區當前用水需求?!边\城首創水務有限公司水源管理部經理董晉紅介紹。
目前,承擔中心城區南同蒲鐵路以南區域供水的運城首創水務有限公司有永濟蒲州和夏縣白沙河水庫兩個水源地及安邑水庫。運城銀龍水務有限公司主要承擔南同蒲鐵路以北城區及鹽湖區16個鄉鎮的供水,日供水能力達3.5萬立方米,高峰期可達4.3萬立方米,水源地則主要依賴尊村引黃水和樊村水庫調蓄庫。

半坡調蓄庫辦公樓
“遇到降水少的季節和年份,水源缺水就成了大問題,難以有效保障中心城區的水源供應,遇到降水多的季節和年份,又害怕城市管網里的雨水涌入水庫,造成水源地水質破壞?!边\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了徹底解決中心城區居民用水困擾和城市內澇等問題,市委、市政府結合全省大水網建設規劃,制定了《運城市中心城區城市水利規劃(2017~2030)》,描繪出一幅“三縱四橫、三河連通”的治水藍圖。其中,鹽湖區半坡調蓄庫項目作為省級重點工程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311”重大工程項目,開始全面推進實施。
重塑水網新格局
為了將這一民生項目打造成百年工程,市委、市政府將其納入全市未來發展全盤考慮,僅規劃和設計就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其間多方征求意見、完善方案。為了克服地質條件,邀請了國內地質專家進行選址研究論證,并展開多項專業的地質試驗,為項目的安全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時監測
調蓄庫采用“一主一備”雙水源設計,主水源引自垣曲小浪底水庫,通過地下鋼管密閉輸送,全程避免二次污染;備用水源對接尊村引黃八干渠,確保極端天氣下供水不斷檔。這種“雙保險”設計,讓運城告別了過去單一水源依賴的被動局面。
“之所以選址在這里,就是利用了它與城區50多米落差形成的‘天然水塔’作用和小浪底引黃工程進入鹽湖區的端口優勢,實現自流供水?!边\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項目技術負責人介紹說。

全自動化控制室
該項目不僅解決了用水緊張問題,同時恢復了原有河湖的城市防洪功能。隨著半坡調蓄庫及輸水管線的陸續投用,安邑水庫與樊村水庫即將退出水源調蓄舞臺,轉而承擔景觀蓄水和防洪排澇功能,成為城市的“防汛中轉站”,大大緩解城市內澇的情況。
這一功能轉換,將重塑城市水網體系和居民用水格局,不僅成為運城生態水系升級的關鍵一步,同時為全市“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注入了水利支撐。
織密供水安全網
7月24日,在我市中心城區機場大道旁,數十臺機器正在加班加點工作,城區水源輸水管線項目穩步推進?!霸擁椖繓|起半坡調蓄庫,西至首創水廠和銀龍水廠,全長約12.34千米,目前,主管線已鋪設完成70%,預計8月底將對北城水廠達到供水條件,10月底完成首創安邑水廠管網對接?!边\城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梁斌說。

提升泵站
輸水管線采用DN600~800毫米規格,雙管平行布設,設計最大供水量10萬立方米/天。其中首創水務供水量6萬立方米/天,銀龍水務供水量2萬立方米/天,預留流量2萬立方米/天,確保居民用水需求。
作為半坡調蓄庫的配套工程,這條管材為TPEP防腐鋼管的輸水管道,投資1.31億元,將途經G342日鳳線、機場大道、南同蒲鐵路、禹都市場,最終抵達銀龍北城水廠和首創安邑水廠,建成后將打破運城“各自取水、分片蓄水”的舊格局,從根本上解決中心城區長期存在的用水緊張問題。

城區水源輸水管線項目示意圖
在庫區規劃建設過程中,安全問題始終被放在首位?!盀榱俗龊梅罎B工作,我們進行了原土翻夯,就是把原來的土挖出來,再填入夯實,形成兩米厚的夯土層。然后覆蓋50厘米厚的水泥土,經過‘兩布一膜’的防水處理,最后再鋪墊50厘米厚的素土對土工膜進行保護?!睋嚓P負責人介紹,經過這些工序,可以有效防止調蓄庫出現滲漏的問題。
為進一步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半坡調蓄庫將采取封閉式管理。據調蓄庫相關負責人朱錦順介紹:“水進入調蓄庫后,24小時有人巡邏保護,避免私排污水、釣魚等問題的發生,同時,我們安裝了36個監控攝像頭,包括6個智能球型攝像機,設置了26個水位檢測點,可以檢測水面狀況、滲水情況和水位變化,實現對調蓄庫全方位動態實時監測,確保水質安全?!?/p>
人水和諧新畫卷
來到半坡調蓄庫1號庫區,這座容量達136萬立方米的“大水塔”映入眼簾,碧綠的池水與湛藍的天空相接,讓人感覺身處景區之中。連同一旁85萬立方米的2號庫,兩座水庫共同構成總庫容221萬立方米的調蓄核心。

日常巡邏
行走在庫區,技術賦能是人們首先感知到的一大亮點。GNSS位移監測箱、浸潤監測箱等監測設備均勻分布在蓄水池周邊,用于監測土壤濕度和壩體位移、變形情況。
在庫區提升泵站的控制室內,3臺水泵(兩用一備)正通過自動化系統精準調控水流。“每臺水泵功率125千瓦,總裝機容量374千瓦,設計流量2立方米/秒。”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封閉式管理模式,從水源引入到存儲再到輸送,構建起全流程污染防控體系。
“生態煥新”是另一大亮點。半坡調蓄庫建成后,庫區周邊濕度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野生動物多了起來,鴨子、天鵝等成為‘??汀?,實現動物與生態的雙向奔赴。”庫區相關負責人說。
項目投用后,輻射帶動效應還在繼續……安邑水庫、樊村水庫迎來職能轉化,城市內澇情況進一步緩解;官道河發揮“串珠成線”作用,生態走廊展露新顏;居民用水難題進一步化解,山水城融合共生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近年來,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背景下,我市做好“水文章”,以“生態思維”和“長遠眼光”規劃建設水利工程設施,全面加強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等統籌,讓水系建設與城市空間共融,呈現出“人水和諧”的城市發展新畫卷。半坡調蓄庫及城區水源輸水管線項目的落地,進一步加速了我市山水城融合發展步伐,為構建山為屏、水為脈、城為核的生態藍圖奠定基礎。
(記者 杜磊 陳怡霏 文圖)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