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千年古村如何引出富民活水

?——絳縣柳莊村“文商融合”突圍記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29

本報特約通訊員 張廣瑞

盛夏的河東大地,熱浪襲人。筆者走進絳縣橫水鎮柳莊村,卻仿佛踏入一片清涼的文化綠洲。這座千年古村落,正以其厚重的歷史積淀和蓬勃的創新實踐,傾力書寫著文商融合、鄉村振興的時代篇章。當地一句流傳數百年的民謠“東陳村,西柳莊,過來過去錄家莊”,揭示了三村以古老文明、人才輩出而聞名縣內外的歷史,也道出了柳莊村在絳縣文化版圖中的顯赫地位,而今日的柳莊村,正賦予這句民謠以嶄新的內涵。

古韻悠長:耕讀傳家鑄就千年文脈

柳莊村自古崇尚“耕讀傳家”,底蘊深厚。明清兩朝,這里曾走出百余位進士、舉人、秀才、貢士;1977年至今,一代代柳莊學子勤奮苦讀,先后有614名大中專學子、11位博士從這里啟程,僅2024年就新增1名博士、6名碩士。學成歸來的柳莊兒女,如繁星般散落在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從鄉村中小學的講臺到高等學府的殿堂,全村培育出的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就超過百位。他們,是柳莊“耕讀傳家”精神在新時代最鮮活的注腳。

歷史的煙云,還在這里沉淀下諸多傳奇。相傳在上古時期,孕育周人始祖后稷的姜嫄圣母曾在此留居;東晉著名的文學家、訓詁學家郭璞也曾在此講學授徒,文風鼎盛一時。1946年,陳賡大將把指揮部設在了柳莊,在此運籌帷幄40余天,成功指揮了著名的“聞夏戰役”,為解放戰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古老的村落,承載著圣賢的傳說、文人的足跡與紅色的星火,厚重的文化層在此疊加、交融。

古村新貌:紅色鑄魂煥發時代生機

步入新時代,柳莊這個千年古村并未沉湎于歷史的榮光,而是在村“兩委”的帶領下,以文化為魂,以紅色為脈,開啟了破繭成蝶的振興之路。

“守護好紅色根脈,講好紅色故事,是我們的使命。”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許學惠的話語擲地有聲。這份使命感,化作了實實在在的行動。

柳莊村將寶貴的紅色資源視為發展的“金鑰匙”,投資290余萬元對陳賡指揮部舊址、戰時通訊區等5處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場所,進行系統性、搶救性修繕。不僅如此,一座占地1680平方米的“為和平而戰主題館”拔地而起,展現陳賡“智謀超群、堅貞不移”的大將風范。自開館以來,這里已成為周邊地區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和廣大群眾接受紅色教育的熱土,累計接待團體和個人參觀者已超過4萬人次。柳莊,這個昔日的戰場指揮部,如今被確定為紅色教育基地,打響了紅色文化品牌。

為了讓村民記住鄉愁,增強歸屬感和自豪感,同時也讓外來游客讀懂柳莊的“前世今生”,村里投資30萬元建成柳莊村史館。館內,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載歲月痕跡的農具和生活用品、一段段翔實的文字敘述,生動展示了柳莊村的發展變遷。

重建的姜嫄舞臺,飛檐翹角,成為村民文化活動的新載體;村中心新建的小公園,綠意盎然、亭臺點綴,是村民茶余飯后休閑的好去處;清晰醒目的導游圖,為前來游玩的游客指明方向;大氣實用的新建文化大禮堂,成了村里舉辦各類大中型活動的多功能場所。

富民活水:文商融合繪就振興畫卷

柳莊村村“兩委”深刻認識到,要讓古村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必須走文商旅深度融合之路,將豐富的歷史資源、紅色資源、民俗資源和生態資源,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和村民的致富源泉。他們精心擘畫藍圖,整合周邊資源,著力建設以紅色旅游為核心、傳統文化為依托、自然資源為底色,集吃、住、游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

在上級部門支持下,柳莊村先后自籌資金、爭取項目資金,完成村內道路硬化、亮化工程,主干道和景區周邊綠樹成蔭;安全飲水工程讓家家戶戶用上放心水;戶廁改造和“煤改電”工程極大改善了人居環境;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水泥路、碎石路縱橫交錯,方便了農業生產。依托地理優勢和生態優勢,柳莊村還建設了千畝集早春賞花、秋季采摘于一體的連翹產業園。

持續的努力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柳莊村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躋身省級鄉村治理示范鎮村行列,更重要的是,文商融合的活力正在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收益和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前來,感受這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耕讀文化與鄉村風情,一些單位前來舉辦團建活動,學校舉行研學活動。

據了解,截至7月15日,該村今年依靠紅色文旅、姜嫄廟會、連翹種植等,集體收入已有30萬元。其中,用于村民從事環衛、景區管理、連翹采摘的工資及千畝連翹260家戶主利潤分成就有十余萬元。“部分村民利用姜嫄廟會擺攤售賣工藝品、農產品、小吃等增加了收入。村集體全年收入有望突破50萬元,村民收入占比也會相應提高。”許學惠介紹道。

古韻新輝的柳莊村,正向著文商融合旅游熱點村的目標堅實邁進。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