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25
近日,央視新聞推出報道,要把假期還給孩子,提出暑假不是“第三學期”,要給孩子們“留白”,引發(fā)不少家長們的共鳴。如何讓孩子們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假期?今年暑假,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不少家長不再盲目為孩子報名補習班,而是更注重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和探究能力,鼓勵孩子們多運動、多嘗試,更關注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將“玩好”作為假期的首要目標。
“運動”成為關鍵詞
7月23日下午6時,在市體育館門口的廣場上,幾名小朋友正跟著節(jié)奏練習跳繩。“大臂貼緊,手腕發(fā)力……”伴著教練的口令,孩子們身體輕快,動作優(yōu)美,以運動開啟快樂假期。

花式跳繩 活力滿滿
“平時只能在周六日跳繩,假期里我有了更多時間,每天可以練習1個多小時,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可以跳200多個了。”來自市明遠小學的學生侯思丞說,除跳繩外,他還堅持打籃球,因為運動,他變得更有精神了。“我感覺花式跳繩特別好看,學起來也很有興趣,自從開始跳繩后,每天的假期生活更充實了。”來自市人民路學校的張亦凡說。
跳繩教練歐森表示,這個假期有40余名小朋友參加了市跳繩協(xié)會的訓練,在戶外跳繩不僅能讓孩子們放松心情,遠離電子產(chǎn)品,還可以增強身體協(xié)調(diào)性,以更好的狀態(tài)度過假期。
和侯思丞一樣養(yǎng)成運動習慣的還有不少小朋友。“假期里,我會堅持游泳、跳繩和跑步,家長也會監(jiān)督我,基本上每天都能運動兩個小時。”來自鹽湖區(qū)魏風小學的任子琪說,運動還可以認識很多小伙伴,大家在一起玩耍特別有趣。
市游泳館里,來自市大運小學的楊絲媛和來自市理想學校的呂涵語正在泳池里暢游,動作標準,技術熟練,盡情地享受水中歡樂時光;一旁的小學生鄭伊諾在完全掌握了蛙泳的節(jié)奏后,不斷努力練習,期待在未來解鎖更多泳姿……

水中暢游 清涼一夏
家長王女士表示:“鼓勵孩子們在假期鍛煉不是希望通過體育來提高成績或贏得比賽,而是希望培養(yǎng)孩子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讓他們茁壯成長。”
“實踐”是一堂必修課
今年暑假,家長劉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前往重慶旅游,他們將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為此次旅行的首站。“我希望孩子們在行走中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銘記那段歷史,真切地領悟紅巖精神在當下的意義。”劉女士介紹,孩子們在參觀后都很受觸動,表示會像先烈們學習,珍惜當下,不負韶華。“我想,這可能就是‘走出去’的意義。”劉女士感慨。
“走出去”有時也不一定要去遠方,在家門口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7月19日,在我市河東池鹽博物館展廳內(nèi),微電影《這里最早叫中國·上古傳》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攝中,10余名小朋友參與其中,通過扮演上古時期不同的歷史角色,沉浸式體驗有關鹽的歷史文化,增進文化自信。
“當我真的‘成為’書中的人物時,我發(fā)現(xiàn)我對家鄉(xiāng)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這種沉浸式的經(jīng)歷讓我記憶猶新。”初中生張子敬說。
“孩子們一放假,我便會帶著他們?nèi)マr(nóng)村住一段時間,幫助他們一定程度上遠離電子產(chǎn)品,親近自然,在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中感受豐富世界。”家長韓先生說,在村子里時,孩子們非常開心,一家人共同干農(nóng)活,也讓親子關系不斷升溫。
不難發(fā)現(xiàn),從破解“四小”問題到延長課間時長,“讓孩子們玩好”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主線。只有讓孩子們玩好,他們才能茁壯成長,有足夠的精力迎接各種挑戰(zhàn)。這個假期,不妨讓小朋友們收拾好心情,多體驗、多探索、多嘗試,培養(yǎng)興趣愛好,在運動中強壯身體,在快樂中收獲成長。
記者 陳怡霏 文圖
記者感言
采訪中,來自市人民路學校的仝熙琛告訴記者:“我理想的假期生活是在完成作業(yè)的基礎上盡可能玩好。”這給了記者一些啟發(fā),也讓“玩好”成為文章的主題。好的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或許是讓孩子們多一些歡聲笑語,少一些壓抑天性;多一些好奇和探索,少一些規(guī)訓和說教。自“雙減”政策開展以來,學校和家長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孩子們的負擔和壓力進一步減輕,相信未來,“孩子們身上有汗、眼里有光”的現(xiàn)象將更加普遍,每個孩子都能享受素質(zhì)教育的碩果。
記者 陳怡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