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7-23

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護理團隊為患者檢查
運城晚報訊 7月16日,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護理團隊成功完成首例超聲引導下PICC管腔內動態定位技術,為一名33+6周危重早產兒構建起精準靜脈治療通道。此項技術的突破,標志著新生兒科在危重新生兒靜脈通路管理領域邁入可視化精準醫療時代,為提升早產兒救治成功率注入新動能。
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危重新生兒建立長期靜脈通路的核心技術,要將中心靜脈導管從外周靜脈刺入,直達靠近心臟的大靜脈,從而有效避免藥物直接刺激外周靜脈。
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危重癥疾病新生兒需長時間靜脈輸液及血管活性藥物輸注,采用PICC置管也是最常用、最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方式。但新生兒血管細小,尤其是早產兒,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PICC穿刺定位難度很大,若導管置入位置過淺,尖端未達到理想位置,在輸注某些特殊藥物時會引起血管內膜損傷;而置入位置過深,尖端進入右心房,則可能引發心律失常。
此次,新生兒科對一名出生體重僅2.55kg、全身水腫的早產兒進行評估后,發現其需要長時間的靜脈輸液。為減少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新生兒科主任楊雪、護士長郭晶集合靜療小組骨干護士共同討論,對患兒靜脈進行了綜合評估,決定在超聲助力下為患兒完成PICC置管術及定位。留置部位為右腿大隱靜脈,過程順利。這樣,寶寶可免受每天扎針的痛苦。
作為省級新生兒危重癥救治中心,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此次引入超聲引導技術,將“盲穿”升級為“可視化導航”,能夠動態、準確的定位導管尖端的位置。新生兒科將以此項新技術的開展為新起點,在疑難病例的診療和護理操作等方面發揮超聲“可視化的聽診器”的優勢,以技術創新推動護理質量同質化,用精準醫療守護每一個脆弱卻充滿希望的新生命,為構筑區域性新生兒救治防線貢獻更多力量。
記者 王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