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11
特約通訊員 楊 興
濕潤的空氣中,一排排菌棒整齊列隊,褐色菌袋上鉆出點點“小傘”,爭先恐后舒展身姿……近日,筆者走進芮城縣陽城鎮西任村的現代化香菇大棚,蓬勃生機撲面而來。
黨支部領航叩開致富門
西任村毗鄰鎮政府,曾一度困在發展的“圍墻”里。全村706戶1980人守著3300畝薄田,靠紅棗、花椒獲得的收入較低。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老年人守著村莊,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
“等,永遠等不來好光景;干,才有奔頭!”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忠會的話,激發了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干勁。2022年初,黨支部推行“金字塔”式網格化管理模式,44個微網格如神經末梢深入每戶農院。網格員到田間、炕頭,聽民聲、匯民智,為產業突圍尋找出路。
與此同時,黨支部成員踏上取經路。最終,他們將目光聚焦于腳下土地:何不依托傳統紅棗產業,發展棗木菌菇?一條“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特色路徑豁然開朗。
黨員帶頭蹚出示范路
創業維艱,“攔路虎”接踵而至:資金短缺、技術空白、村民觀望。
“難關再難,難不倒決心!”劉忠會帶頭沖鋒。他四處奔走,磨破嘴皮,終為村里帶來希望;黨支部請來農業專家,開設田間課堂,多次組織村民外出“取真經”;村“兩委”干部挨家挨戶釋疑解惑,帶頭入股合作社。
2022年9月,一座高標準香菇試驗棚在西任村落成。5000支棗木菌棒承載著全村的期待。當第一茬香菇破袋而出,銷往西安、太原市場即被搶購一空時,艱辛的付出終于有了收獲。
小香菇撐起共富夢
首戰告捷,村民看到了希望。2023年,在政策東風助力下,西任村爭取到70萬元扶持資金,10座現代化大棚拔地而起,5萬支菌棒安家落戶,年產能躍升至50噸。2024年,該村乘勢而上,又獲芮城三門峽庫區服務中心80萬元支持建設10座大棚,獲得芮城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60萬元建設高標準香菇加工車間。
如今,西任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做法成效顯著。20座大棚不僅吸納30名富余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年增收15000多元,還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0萬元收益。昔日的“空殼村”,如今因香菇產業“活”了起來。
“站在新起點,我們還要示范引領帶動更多農戶發展大棚香菇,使其成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要精心打造‘晉鄉芮味’品牌,讓‘炒香菇’‘鹵香菇’等香菇深加工產品走向廣闊市場,走出一條黨支部引領、產業筑基、群眾共富的康莊大道?!痹撴傸h委書記王宏巖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