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10
記者 韓維元 董戰軒
盛夏的新絳縣陽王鎮閻壁村,山梁溝壑間一片翠綠,寬敞的水泥路筆直暢通,村民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錯落有致的民居整修一新;農田里,紅艷艷的油桃掛滿枝頭,各類中藥材花開正艷,復播不久的玉米也已長出一拃多高的秧苗;不遠處的溫泉康養中心里,前來體驗的游客絡繹不絕,氤氳熱氣中,大家盡情享受著溫泉帶來的愜意。
閻壁村位于新絳、聞喜、稷山三縣交界的旱塬地帶,全村共428戶1355口人,東西北三面臨溝,以種植油桃、小麥、中藥材等為主,是典型的農業村。
近年來,閻壁村村“兩委”強化黨建引領,以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抓手,通過土地托管服務和溫泉康養產業,把溝壑縱橫的丘陵地變成了優質高產的“米糧川”,讓村民吃上了靠康養致富的“溫泉飯”,走出了一條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產業賦能,激活集體經濟“源頭活水”
“因為農業效益低,導致土地撂荒,勞動力外流,村里沒有一點兒活力。”回憶起曾經的閻壁村,村民們記憶猶新。轉折出現在2022年。在該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衛平的帶領下,閻壁村成立山西閻豐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有限公司,創新推行“村集體+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的托管模式。
“我們按照‘連片托管、細碎流轉’的思路,將分散的土地集中管理,既富了村民,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楊衛平說,通過對土地集中改造管理,為農戶提供“耕、種、防、收”4個環節的全托管或半托管“菜單式”服務,既解決了“誰來種地”的難題,又通過規模化經營實現了節本增收。
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閻壁村通過挖掘當地溫泉資源,籌資300萬余元建設了集洗浴、休閑、餐飲于一體的閻壁溫泉康養中心,打造全年無間斷的閻壁康養品牌產業鏈,通過資源變現,“泡”出鄉村振興新活力。楊衛平表示,2024年,閻壁溫泉康養中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10萬余元,提供25個就業崗位,有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提升”。
溫泉康養產業的興起,為閻壁村帶來了巨大的“流量”。閻壁村抓住這一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特優農業+文化旅游+特色商業”融合新模式,開發荒蕪老村建設溫泉游泳館、農耕教育基地等,并結合絳州鼓樂表演、農耕文化展示、非遺體驗等文化項目,打造“溫泉+”鏈式產業集群,推出主題節慶活動,提升消費層級。
提顏增韻,繪就生態宜居“錦繡畫卷”
漫步閻壁村,冬青、塔松、銀杏等苗木錯落有致,村莊處處綠意盎然,一幅生態宜居的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村民們圍坐在長廊下開心地聊天:“以前雜物亂堆,現在推門見綠,出門有游園,真的比城里的生活還愜意。”
近年來,閻壁村遵循“生態興村、綠滿閻壁”的思路,打造“一廊一園兩中心”生態布局。村內道路全部硬化拓寬,排水渠、太陽能路燈、高清攝像頭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整村推進“煤改電”,統一安裝保溫墻,為村民們營造了健康、適用、宜居的人居環境。實施飲水管網入戶改造,鋪設排污管道2100米,實施“三線整治”500余米,村容村貌得到整體改善。
“我們采取‘適樹植樹、適花栽花、適草種草’的原則,對主干道、空閑地、邊角地等進行全方位綠化美化。”楊衛平說,為進一步提升全村人居環境,村里積極引導村民利用門口空地、屋內庭院種植花卉果蔬,打造“街道有樹、庭院有果、推窗見綠、行路見蔭”的宜居環境。
同時,閻壁村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聘用老黨員6人、監測戶3人為保潔員、清運員,定時定點進行日常清掃和集中清理。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并對道路兩側的綠化帶進行修剪和整理,同時聯合包聯單位,開展“村莊清潔日”活動,不斷提升環境衛生整治成效。
鑄魂潤心,奏響鄉村文明“和諧樂章”
在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工作中,為高效解決村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閻壁村成立了便民服務室,形成了由楊衛平擔任第一責任人,村“兩委”班子成員統籌協調,網格員帶頭落實,居民組組長具體實施,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的工作小組,形成“黨支部書記—村‘兩委’成員—網格員—居民組組長”的組織架構,更好地為村民服務、解憂。同時,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值班點,村干部、黨員每天輪流值班,并做好值班登記,力爭實現“小事現場解決、難事當天解決”。
“天藍藍地藍藍,溝深林密花似錦,空氣清新賽氧吧,百姓恰如畫中人……”在閻壁村巷頭游園,總能聽到村民們哼唱這首《美麗新閻壁》。為進一步豐富村民文化生活,閻壁村通過常態化開展學習活動,舉辦攝影、書法、羽毛球、籃球等比賽,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遏制歪風邪氣,提高村民的思想覺悟和綜合素質。
為進一步提升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閻壁村高標準建設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將全村70歲以上老年人納入免費供餐范圍,穩穩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同時,閻壁村還通過每年評選“優秀黨員”“好媳婦”“好婆婆”等模范,培育文明道德風尚。此外,大力宣傳村中凡人善舉、好人好事,激勵村民以模范為榜樣,學做先進、爭做典型,引導村民更加注重家庭教育,培育好家風,以“小家凈化”實現“大家和諧”。
從“縣級低收入村”到“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從單一農業到“溫泉康養+土地托管”多元發展,從集體經濟年收入十幾萬元到突破150萬元,閻壁村通過“產業賦能”激活集體經濟源頭活水,“提顏增韻”繪就生態宜居錦繡畫卷,“鑄魂潤心”奏響鄉風文明和美樂章,成功探索出一條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民風淳的鄉村全面振興之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