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從10戶到200戶的共富答卷

——記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平陸縣祥寧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建喜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7-08

電子報刊

記者 孫 雄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在平陸縣部官鎮陽朝村祥寧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玉米田里,植保無人機穿梭作業,細密的農藥霧氣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為茁壯成長的玉米苗披上“防護衣”。田埂上,合作社理事長郭建喜盡管汗水浸透了衣衫,卻始終干勁十足,一邊指導打藥技巧,一邊叮囑安全生產注意事項。這位扎根鄉土的共產黨員,用十幾年的時間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帶領鄉親們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合作社的共富之路。

抱團發展增活力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郭建喜始終不忘初心使命。面對傳統農業分散經營、效益低下的困境,他深知“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必須凝聚力量、抱團發展。2013年,郭建喜提出以黨建引領成立合作社的構想。然而,習慣了“各自為戰”的村民們對新事物充滿疑慮,擔心投入“打水漂”。于是,在陽朝村黨支部書記的統籌組織下,召開了黨員群眾大會。會上,郭建喜詳細介紹合作社的組織架構,講述其他地區合作社的成功案例,大力宣傳在陽朝村成立合作社的優勢,積極動員村民參與。通過郭建喜和村黨支部的不懈努力,一些村民打消了疑慮,支持建立合作社的村民越來越多。

就這樣,由陽朝村黨支部出面協調,將4座長期閑置的老院基進行合理流轉回收,同時整合周邊零散的集體用地,經過科學規劃與改造,成功建成集辦公議事、技術培訓、農資倉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合作社辦公地點。合作社成立后,郭建喜推動建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并整合土地資源1200余畝,統一規劃小麥種植,實現了規模化經營。

如今,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10戶發展到現在的200多戶,規模不斷擴大。種植結構也從單一的小麥種植,逐步發展為以糧食等農作物種植為主要產業,同時承擔秸稈還田、旋耕、深松等農機作業。郭建喜介紹,服務范圍以陽朝村為原點,逐步覆蓋到部官鎮,隨后又延伸至圣人澗鎮、三門鎮等周邊鄉鎮。

托管模式結碩果

合作社成立初期,雖然解決了村民分散經營的部分問題,但很快就遇到了新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加劇,該村常住人口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過60%,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現象嚴重;二是土地資源利用率低,陽朝村海拔高,坡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澆地少,戶均耕地面積較少,土地分布呈碎片化;三是農業生產技術轉型升級緩慢,一部分農戶仍沿用傳統的種植模式,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而效益持續走低。

“為尋找破局之策,我們多方商討,決定采取‘全托管+半托管’服務模式。在該模式下,農戶始終保持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選擇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務。通過合作社的統一經營管理,畝均收益比土地流轉增收40%左右。這種‘權屬不變、服務外包、收益共享’的創新模式,既保障了農戶的自主選擇權,又實現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郭建喜說。

自2019年以來,合作社連續承擔農業生產托管項目,針對小麥和玉米的耕、種、防、收開展服務,累計實施面積30萬余畝,輻射帶動受益農戶超兩萬人次,托管服務受到農戶和相關部門的一致好評。此外,合作社連續3年承擔“一噴三防”統防統治項目,服務質量深受農戶認可。同時,合作社還圍繞小麥產業提質增效目標,采取“試點種植,優選良種”的方式,經過多年試驗示范,成功突破產量和品質瓶頸。

紅利共享惠鄉親

合作社一頭連著市場,一頭連著農戶,在農戶與市場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郭建喜通過建立“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合作社與農戶的雙贏。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郭建喜深知這個道理。自2021年起,合作社與山西晉太晉思源制粉有限公司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開創了“國企+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新模式。雙方簽訂的小麥供應合同采取“保底價+市場溢價”的定價機制,確保每年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05元至0.1元的價格收購合作社小麥,并且當場給農戶結算,極大提高了農戶的售糧積極性,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

作為一名有著近2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郭建喜始終不忘帶動群眾共同致富。農忙時節,合作社積極挖掘就業潛力,吸納本村及周邊地區200多名季節工參與農事勞作,崗位涵蓋農作物的播種、除草、施肥、采收等多個環節。農閑時節,合作社則對種糧大戶和農業公司負責人等開展技能提升和經營管理培訓。“我是一名黨員,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郭建喜說:“我們依托合作社平臺開展技能培訓,幫助農戶掌握就業技能,讓農戶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這幾年,累計培訓1800多人。合作社的黨員隊伍也在不斷壯大,從剛開始的一名黨員發展到現在的13名。”

“只要黨員帶好頭,群眾就會有盼頭,我們一定能把合作社辦得越來越紅火!”站在玉米田埂上,郭建喜望著胸前熠熠生輝的黨員徽章堅定地說,合作社將繼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帶領更多農戶增收致富,繪就更加美好的鄉村發展新畫卷。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