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6-10
本報訊 近年來,夏縣廟前鎮校準發展黨員“指南針”,從“源頭、刻度、效能”發力,構建“選、育、培”全鏈條機制,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多維精準“選”,把好指南針“源頭”,夯實人才根基。一是以“定向性”把牢入口關。廟前鎮黨委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通過談心談話、實地走訪等方式考察入黨申請人;制定“政治素養+治理能力+群眾基礎”多維標準,聯合綜治、民政等部門開展資格聯審。二是以“規范性”嚴守程序關。依托鄉鎮黨校主陣地和“線上+線下”平臺,組織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進行理論學習;挑選培養聯系人強化教育培養,將人居環境整治、矛盾調解等嵌入發展對象培養流程,并同步公示結果接受群眾監督。三是以“精準性”筑牢質量關。注重在村干部、到村工作大學生等群體中發展黨員,建立質量評估機制,確保新發展黨員質量過硬。
從嚴從實“育”,錨定“指南針”刻度,規范行動坐標。一是思想領航定方向。組建政策宣講團,開發“田間黨課”“大棚課堂”等教學載體,讓理論學習從會議室走進生產一線。二是制度掌舵明刻度。黨建辦不定期指導監督各黨支部組織生活,對流動黨員建立定期聯系制度、流入流出地雙向管理制度;對年老體弱黨員開展送學上門等活動,激發他們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三是暖心續航織“經緯”。常態化開展紅色教育、走訪慰問等活動,增強黨員歸屬感。
實踐探索“培”,釋放“指南針”效能,激活紅色引擎。一是錨定“政治坐標”亮身份。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等活動,設立黨員示范崗,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二是構建“聯動磁場”聚合力。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成立農旅融合聯合黨支部,由黨員致富帶頭人擔任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三是織密“磁針網絡”抓落實。將全鎮劃分為24個網格,黨員負責網格內的政策宣傳、矛盾調解等工作,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霍 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