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5-13
本報訊(記者 趙卓菁 通訊員 馬博文)從平陸縣文保中心獲悉,平陸“四普”近日發現北魏時期王溝石窟,對研究平陸歷史文化藝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溝石窟位于平陸縣三門鎮向陽村王溝自然村前溝果木地,東臨馬泉溝河,坐北朝南,鑿于高7米、寬8米、厚約10米的砂巖石體南側。石窟口距離地面2米,石窟洞口高1.36米,寬1.05米,進深0.95米,內寬口窄,窟頂為穹形,洞內三面神龕各雕一佛二弟子造像,共有大小造像31尊。正面石壁寬1.6米,高1.38米,正中造像為坐式,殘高0.78米,寬0.58米,厚0.27米,頭部缺失,二弟子造像下方刻佛弟子姓名2處,字跡模糊,造像風化嚴重,頭部人為損毀。東面龕壁鑿一佛二弟子造像,座高0.55米,寬0.86米,中間佛像殘高0.33米,寬0.22米,厚0.12米,二弟子造像殘高0.18米,寬0.13米,厚0.12米,風化嚴重。西面龕壁鑿一佛弟子造像,中間佛造像為坐姿,座高0.55米,寬0.86米,佛像殘高0.32米,寬0.30米,厚0.09米,兩邊二弟子造像殘高0.23米,寬0.10米,厚0.07米,中間佛像兩側刻有佛弟子供養人姓名3處,北側9字,中間6字,南側現存5字,每字約1厘米見方,佛座下部上下排列刻三排弟子像及姓名,上一排11個造像及弟子姓名,造像高0.08米,寬0.04米,中間一排8個造像及弟子姓名,像高0.08米,寬0.05米,下一排殘存4個造像及弟子姓名,像高0.11米,寬0.04米。窟頂略見紅色彩繪,表面有煙熏覆蓋。石窟正面上方0.50米處并列有石孔4個,兩側分別鑿一個石孔,約0.20米見方,根據現場判斷,該石窟洞口上方原有木結構插廊,東西兩個石孔作為挑木所用,石窟口西側崖壁現存不規則形狀石窩6個,表面光滑,應為進入石窟所用。
王溝石窟造像為砂巖結構,雖然風化嚴重,但建筑造型、裝飾紋樣、相貌特征明顯,內容豐富多彩,對研究平陸歷史文化藝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溝石窟概貌

王溝石窟內的部分造像(資料圖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