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16
記者 邢智軒 曹欣怡
春日,驅車行駛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平陸段),蜿蜒的“彩虹路”與雄偉的黃河相映成趣,騎行愛好者飛馳而過,游客駐足觀景拍照,村民在路旁的采摘棚里忙碌……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正是平陸縣以交通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繪就高質量發展藍圖的現實縮影。作為晉南門戶、黃河岸邊的生態明珠,平陸縣正以“路”為筆,書寫著新時代的民生答卷。
以路為脈,塑造發展新格局
平陸縣地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溝壑縱橫,交通一度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瓶頸。
“過去從村里去縣城,要翻山越嶺走大半天,若再遇上雨雪天,更是寸步難行。”平陸縣常樂鎮一名村民回憶起往事仍感慨萬千。
如何打破地理桎梏,讓交通成為縣域經濟的“先行官”?平陸縣以破局之志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平陸縣錨定“交通強縣”戰略目標,立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打造一個循環圈、提升兩條主干道、織密三級公路網、貫通四條快車道”為目標,高點定位、科學謀劃了一批農村公路、旅游公路、公共交通項目,形成了以高速、國省道干線為動脈,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城市集鎮道路有效對接和互通的交通網絡體系。
2024年,平陸縣全力打造黃河生態文化游、中條生態康養游、大自然科學探險游三大主題線路和杜馬紅色文化游、部官歷史文化游、張店生態康養游3條旅游線路,謀劃實施交通項目39個,總投資達5.8億元,涵蓋旅游公路、農村路網等多個領域。
“國道522線通車后,去縣城更方便了!”常樂鎮村民李大爺道出了交通巨變給村民帶來的實效。
去年5月28日,國道522線三灣至常樂段完成升級改造,正式通車。這條全長22公里的干線公路,采用雙向兩車道標準建設,設計時速60公里,不僅解決了沿線10余個村莊的出行難題,更成為重要的物流通道。
“交通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更是民生幸福的紐帶。”平陸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項目穩步實施,作為牽頭部門,該局制定了進度、問題、責任“三清單”,穩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以路興業,激活發展新動能
如果說國道522線是平陸交通的“大動脈”,那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平陸段)則是串聯城鄉的“毛細血管”。這條主線長度114公里、支線長度108.1公里的“黃金廊道”,以“沿黃、近水、親山”為設計理念,串聯起茅津古渡、黃河生態園等多個渡口、景區,服務沿線6個鄉鎮15.7萬群眾。
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平陸段)前行,茅津古渡的滄桑與黃河生態園的鮮活交相輝映。
從平陸縣茅津古渡出發,沿著“彩虹路”前行,不時會遇到前來鍛煉或游玩的群眾。平陸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段是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平陸段)的支線工程,總投資1.7億元,全長15.9公里。該工程對沿線的生態環境進行了美化提升,重點對道路兩側、沿岸山體進行景觀綠化和生態修復,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沿黃生態景觀,使沿線群眾觀景、休閑有了好去處,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來旅游。
去年“五一”假期,這里日均接待游客上千人次,沿線農家樂十分熱鬧。“過去,游客大多直奔河南省三門峽市,如今,路修好了,游客來玩更方便,這里也成了新的旅游打卡點!”茅津村村民在茅津古渡渡口旁經營著一家燒烤攤,自從“彩虹路”修建完成,燒烤攤的收入逐漸可觀。
張村鎮后地村采摘園,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穿梭而過。路旁,來自三門峽市的自駕游客正將挑選好的草莓裝車。“我們從三門峽過來,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到這里。帶著孩子來這采摘、賞花,隔著黃河觀景,舒適又愜意。”游客李女士說。
修路不是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起點。平陸縣圍繞構建“內聯外暢、通鎮達村、標準適宜、管養到位、人便于行、貨暢其流”的協調發展格局,依托公路網絡,深入推進“交通+產業”發展模式,將道路建設與常樂鎮千畝葡萄園、張村鎮后地村采摘園等產業融合起來,大力發展自駕游、農家樂、民宿等相關產業,增加沿線群眾收入。
以路利民,鋪就村民幸福路
“以前,這條路路面坑洼,人在車上都顛得難受,更別提運輸水果了。如今,開車行駛在柏油路上,心里覺得美滋滋。”洪池鎮果農老張道出了百姓的心聲。
洪池鎮湖村一條進出村的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損嚴重,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村民對此苦不堪言,修路成為全村人的迫切愿望。
平陸縣交通運輸局在調研中發現這一情況后,立即將此項目列為重點民生工程,多次深入湖村實地調研,詳細了解路況現狀及村民需求,科學制訂修路方案。
2024年3月,機械的轟鳴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湖村的道路改造工程正式開工。這條承載著村民期盼的“連心路”跑出了建設“加速度”,村民也自發加入“助建大軍”:把自家種的水果送到工地,為工人消夏解暑;傍晚收工時分,在施工隊旁敲鑼打鼓,為工人加油鼓勁。“修路是給咱自己謀福,哪能光讓工人們辛苦?”村民老趙的一番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通車當天,村民們奔走相告,并向平陸縣交通運輸局送去了錦旗和感謝信。曾經的“煩心路”成了干群攜手謀發展的“同心路”。
類似的故事也在圣人澗鎮太寬村上演。
平陸縣晴太線連接太寬村和十八坪村,是太寬村和沿線村莊生產生活和出行的重要道路。近年來,隨著沿線產業的不斷發展,該路段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
2024年11月底,隨著晴太線的完工,一條高標準的現代化公路出現在了太寬村村民的眼前,沿線群眾的生產生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每條路都是通往幸福的起點。據了解,截至目前,平陸縣農村公路總里程1170.6公里,其中縣道222.4公里、鄉道496.7公里、村道451.5公里。
路,是平陸人腳下的幸福,更是未來可期的見證。從黃河岸邊的“彩虹路”到深山村的“連心路”,平陸縣正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魄力,鋪就一條條民心路、產業路、生態路,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書寫著嶄新的“平陸答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