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聞喜縣無名烈士遺骸DNA鑒定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79年后,永濟籍革命烈士忠骨還鄉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03

記者 付 炎

長眠于聞喜縣裴社鎮烈士陵園的18名革命烈士,他們姓甚名誰?家在何處?這群犧牲于解放戰爭聞夏戰役的“無名英雄”,始終是聞喜人民心頭最深的牽掛。

不久前,聞喜縣無名烈士遺骸DNA鑒定工作取得重大進展——18具無名烈士遺骸中的第17號身份得到確認,系永濟籍革命烈士薛隨福。

青山有幸埋忠骨,浩氣長存照千秋。清明節前夕,薛隨福烈士的英靈,在聞喜、永濟兩地人民跨越時空的守望中踏上歸途。

照亮回家路

薛隨福烈士,男,1930年7月生,永濟市蒲州鎮薛家崖村人,1946年4月參加革命,任機槍連戰士,同年7月在聞夏戰役中壯烈犧牲,年僅16歲。

烈士英魂時隔79年終得歸根,得益于聞喜縣聯合上級有關部門開展的無名烈士遺骸DNA鑒定工作。

2023年年初,在省、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協調下,聞喜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委托省公安廳原科技處對縣內發現的無名烈士遺骸進行DNA采集鑒定,成功為烈士王根生尋獲晉城高平故里。此后,該縣在省公安廳技術支持下,全面加強全縣范圍內無名烈士遺骸DNA采集鑒定工作,竭力讓無名烈士重歸“有名英雄”序列。

2024年6月,省公安廳技術人員對裴社鎮烈士陵園的18具無名烈士遺骸進行DNA采集。前不久,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經專業系統比對研判,發現第17號無名烈士遺骸的DNA信息與永濟市蒲州鎮薛家崖村薛姓家系匹配。后經屬地公安部門走訪調查和復核,最終確認該遺骸為薛隨福烈士的遺骸。

聞喜、永濟兩地退役軍人事務局迅即對接,商定于清明節前夕送烈士返鄉。

春日的黃花嶺,草木舒榮,芬芳競放。坐落在這里的聞喜縣烈士陵園,在盎然春意中煥發新生。薛隨福烈士的英靈,即將由此出發,啟程回家。

風雨泣英魂

3月27日早,天色陰沉,聞喜縣烈士陵園愈顯莊嚴肅穆。

前來送行的有聞喜縣委、縣政府相關負責人,省、市公安部門警務技術人員,還有縣直單位代表、退役軍人代表等。他們整齊列隊,目光凝望著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的薛隨福烈士棺槨。

9時整,送薛隨福烈士回家儀式開始。奏唱國歌后,全體默哀,相關負責人輕拭棺槨并覆蓋國旗、敬獻花束并誦讀祭文。在退役老兵嘹亮的《送戰友》歌聲中,禮兵扶靈啟程,車隊向永濟進發。

從烈士陵園到侯平高速聞喜收費站,警車開道引導,車隊緩緩前行,沿途群眾肅立目送烈士回家。

百余公里歸鄉路,護送車隊平穩前行,兩地人員用電話反復確認交接細節。

途中,天公垂淚,細雨輕揚,仿佛是在為即將回家的英雄拂去征塵。

永濟市委、市政府在運風高速永濟西收費站處做好了迎接準備:寫有“英魂歸故里 浩氣永留存”的橫幅高高懸掛,警車列陣,警燈閃爍,把最高禮遇獻給先烈英魂。

10時30分,送迎車隊匯合,鐵騎鳴笛開道,引導車隊直抵中條山腳下的永濟市烈士陵園。沿途兩側,自發迎候的群眾冒雨肅立,靜默致敬。

10分鐘后,護送車隊抵達永濟市烈士陵園。送迎禮兵交接棺槨后,薛隨福烈士遺骸安葬儀式正式舉行。

伴隨著悠長的《思念曲》,禮兵雙手托舉薛隨福烈士棺槨,緩步走向紀念碑前。薛隨福烈士親屬、相關部門代表、少先隊員等手持鮮花,向革命烈士行注目禮。

雨幕漸密,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徹陵園,永濟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薛隨福烈士生平事跡,全體人員垂首默哀。烈士遺骸安葬結束后,全體人員依次獻花。一朵朵黃菊、白菊,寄托了家鄉人民對革命烈士的深切緬懷和無限哀思。

精神勵后人

16歲,本應是鮮衣怒馬、揮斥方遒的青春年華。在和平年代的今天,當我們回望薛隨福烈士用生命鑄就的忠誠豐碑,更覺這份跨越時空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

安葬儀式現場,當聽到黨和政府對薛隨福烈士的崇高評價,烈士的弟弟薛金福潸然淚下。這位年逾九旬的老人等待兄長回家的夙愿,歷經歲月滄桑終得圓滿。

“幾十年了,家里人一直惦念著哥哥。如今,哥哥終于回來了,我們能經常去烈士陵園看他了。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圓了我們全家的夢。”薛金福老人十分激動,字字句句浸透思念。

“自小就知道有個二爺爺參加了革命,我們全家幾代人始終把二爺爺當作精神豐碑。”烈士家屬趙向文是一名退役軍人,他說,后輩將永遠銘記先烈的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厚植家國情懷,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紅色家風。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我們要繼承先烈遺志,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永濟市城西中心校學生展璋玥這樣說道。

薛隨福烈士魂歸故里,讓無名豐碑上鐫刻的番號再一次泛起微光,也為忠骨尋親的征程再添星火。

聞喜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幫助下,全力推進無名烈士遺骸DNA鑒定工作,以科技之力幫助更多無名烈士重歸“有名英雄”。同時,進一步宣傳好烈士事跡、傳承好英烈精神、服務好烈士親屬,在全社會營造銘記歷史、崇尚英雄、關愛功臣的良好風尚,努力寫好為烈士尋親的“下半篇文章”。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