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03
記者 霍虎成 通訊員 張秋明
春光正好,新絳縣汾河流域(新絳段)生態功能保護線綠化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吊裝機不停作業,綠化工人忙著植苗回填、培土夯實、支架定型,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汾河流域(新絳段)生態功能保護線綠化項目是該縣2025年重點綠化工程,全長56.3公里,涵蓋生態廊道建設、防護林建設、林下藥材種植及生態節點修復等多項內容。自開工以來,該縣林業局實行“目標倒逼、掛圖作戰”機制,創新建立“日調度、周通報”制度,通過科學調配施工資源,有力推動項目進度。
在綠化工地,正在指導栽植工作的縣林業局綠化股負責人蘆進強介紹:“我們在沿汾河堤壩道路河道護壩外側5米的空地上,栽植碧玉楊、國槐、巨紫荊等喬灌木,打造背景林帶;在背景林帶的空間下種植芍藥、牡丹等林下藥材花卉,并合理進行喬灌搭配、林花混交,實現汾河河岸護壩與觀賞兼備的生態功能效果。”
項目推進過程中,該縣林業部門采用三級質量管控體系,嚴把綠化工程質量。一是嚴格篩選苗木,確保苗木的胸徑、高度、冠幅等符合要求;二是強化技術指導,安排專業技術人員駐點督導;三是規范施工流程,做好栽植后的管護工作。
“我們調配了50多名綠化工人和5臺施工機械,嚴格按照規劃要求和質量標準施工作業。在保證苗木存活率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搶時間、趕進度、保節點,爭取早日完成工程任務。”該項目負責人張工說。
截至目前,該項目作業進展順利,已栽植碧玉楊、國槐等喬木4.5萬余株,紅葉石楠、金森女貞等綠籬約3.5萬平方米,芍藥等林下藥材約0.4萬平方米,預計5月中旬全部完工。
新絳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汾河生態廊道項目打造成一項綠化精品工程、示范工程,使汾河河岸的“含綠量”更高、“河岸綠色”底色更足。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