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2025-03-27
市民素質是城市文明的核心體現(xiàn),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提高市民素質既需要宣傳教育引導,更需要依靠科學完善的制度保障。
生活中,林林總總的不文明現(xiàn)象,源自人們的任性亦或者說是本性的自然流露。部分市民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方便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方便怎么做”,而對于遵守規(guī)定,不影響他人“不應該怎么做”,則心存僥幸、漠然處之。如亂貼亂發(fā)小廣告,雖然經城市管理人員一再清理,但仍然屢禁不絕;騎電動車不戴頭盔、共享單車違規(guī)載人,遠遠看見交警就躲開,過后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需要靠市民的意識自覺,更需要規(guī)則的引導。目前,我市已經出臺了《運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運城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運城市養(yǎng)犬管理規(guī)定》等多部法規(guī)。再好的制度,若執(zhí)行不力也會淪為“紙上談兵”。各級執(zhí)法部門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和覆蓋范圍,進一步強化“文明是管出來”的理念,以法治“硬約束”促進文明“軟實力”提升。要加強宣傳引導,通過教育、輿論、文化等手段,多管齊下,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guī)范。
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既需要制度的剛性約束,也離不開正向激勵的柔性引導。正向激勵的柔性引導,恰能激發(fā)市民內心深處的向善意愿。當市民主動參與社會治理,給予積分獎勵;當志愿者積極投身公益活動,對其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推廣,使之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這些正向激勵措施,讓市民感受到自身文明行為被認可、被尊重,從而產生強烈的成就感與滿足感,促使他們更踴躍地踐行文明。因此,各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協(xié)作,整合資源,形成長效化的正向激勵機制,凝聚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孫 雄)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