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3-25

專家演示人工降雨過程
“火箭怎么能讓天下雨?”“高炮會發出很大聲音嗎?”……孩子們踴躍提問,一系列充滿科學秘密的問題不斷拋出,引發了孩子們的思考。
近日,鹽湖區南城中心幼兒園迎來了山西省氣象學會和鹽湖區氣象局的專家們。他們在“世界氣象日”開展了一場極具特色的氣象科普活動,以可視可感的方式引導孩子們親近自然,感受氣象的變幻萬千。
此次活動緊扣“攜手縮小早期預警差距”的世界氣象日主題,致力于向孩子們普及氣象知識,講解氣象監測設備,激發他們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
在開始的展示環節,小小氣象講解員們自信滿滿,流暢地向小伙伴們介紹各種天氣現象和氣象儀器。“為什么會下雨?風從哪里來?溫度折線圖怎么看?”……在孩子們的提問與探索中,科學的種子已悄然發芽。
在氣象主題手工展區,小朋友們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制作出風向標、簡易雨量器等作品,搭建起一個個“觀象臺”“氣象站”,通過模擬真實的氣象觀測設備,深入理解氣象觀測的實際應用,了解到氣象科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孩子們觸摸火箭彈模型
此外,氣象專家現場演示人工降雨過程,“火箭發射器”一登場便瞬間吸引孩子們的目光。幼兒們認真聆聽專家的介紹,迫不及待地上前觀看人工降雨設備,在火箭發射架旁,觸摸火箭彈模型,眼中閃爍著對氣象知識的熱愛與好奇。
“今天我看到很多氣象設備,收獲了很多氣象知識,回家后我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幼兒蔣佳恩說。
活動中,省氣象學會學術部部長郭雪和鹽湖區氣象局副局長李彥一同參觀了孩子們制作的氣象手工作品,聆聽幼兒關于風、雨、雪氣象課程的展示并進行指導。
郭雪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把復雜的氣象理論變成好玩有趣的知識,方便孩子們理解,為他們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未來我們將繼續在全省范圍內繼續開展氣象科普教育,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讓更多人走進氣象、了解氣象、認識氣象。”
近年來,鹽湖區南城中心幼兒園注重研發氣象園本課程,設置氣象觀測站,堅持開展氣象主題活動,聘請校外氣象科普輔導員定期授課,去年11月被省氣象學會確定為全省首家氣象科普教育幼兒園。
記者 陳怡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