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3-13
記者 付 炎
2023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運城鹽湖考察時指出,鹽湖的生態價值和功能越來越重要,要統籌做好保護利用工作,讓鹽湖獨特的人文歷史資源和生態資源一代代傳承下去,逐步恢復其生態功能,更好保護其歷史文化價值。
領袖囑托在鹽湖岸畔久久回響,河東兒女講起來自豪、干起來自信,齊心協力做好鹽湖保護利用各項工作,推動千年鹽湖煥發新光彩。
事實上,鹽湖從不缺守護者。千百年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對鹽湖有著特別的感情,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汲取“鹽”力量、守好這片湖。萬千守護者中,原河東鹽業博物館館長趙波算不上最出眾的一個,但其所做的工作卻足夠出彩。
趙波是一名河東池鹽文化研究愛好者。他幾十年如一日,潛心做好池鹽文化的挖掘、整理、探討、研究、傳承等工作,特別是退休后仍繼續在池鹽文化的傳承發展上發光發熱,被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被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全國文聯(產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盡心竭力鼓與呼
“運城鹽湖的形成有著很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天神造鹽湖、麒麟臥鹽湖、蚩尤化鹽湖、啞姑挖鹽湖等,這些都反映了勤勞勇敢的河東先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敢于與大自然抗爭的奮斗精神和美好愿望。”前不久,鹽湖區道德模范“輕騎兵”宣講隊走進機關單位和基層社區開展文明宣講活動,作為宣講隊成員,趙波熱情宣講、用心宣講,用生動鮮活的講述,再一次讓池鹽文化綻放光彩、發揚光大。
口述鹽池史,心中有人民。熟悉趙波的人都稱他為池鹽文化的忠實粉絲和守護者。
在擔任河東鹽業博物館館長期間,趙波先后編輯出版了《鹽池史話》《河東鹽文化研究與探討》《追尋鹺海的印記》等10本池鹽文化書籍。其中,《薰風雍和》被納入運城學院大學文化建設系列叢書,并被全國多所大專院校圖書館收藏,為在全國青年群體中宣傳河東池鹽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2005年,為了給“河東鹽池文化”“運城鹽池五步產鹽法”申報第一批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他盡心竭力地走訪老鹽工、老工人、老廠長,孜孜不倦地搜集資料,整理出3萬余字的唐代運城鹽池“墾畦澆曬”產鹽法。經過他三上省城太原申報,“河東鹽池文化”“運城鹽池五步產鹽法”成功躋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孜孜不倦思與行
“講好鹽湖故事,傳承優秀文化”是趙波始終追求的信念。對他自己來說,這項工作已經融入血液,并要用盡畢生精力去做好。
2011年,趙波從河東鹽業博物館館長的職務上退下來,但他退而不休,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先后編輯出版了《運城鹽池文化縱論》《運城鹽池傳說拾零》《徜徉文化河東》《禹都安邑的中國故事》《關公民間傳說》5本書籍,在全國各大報紙、雜志、網絡平臺發表相關文章30余篇,并被多家網絡媒體轉載。
2021年,在河東池鹽博物館籌建過程中,趙波多次組織開展池鹽文化宣講培訓,幫助十余名導游和工作人員進一步充盈了池鹽文化“知識庫”。作為池鹽文化義務宣講員,他身體力行,多次走進校園、單位、社區、景區義務宣講數十場,讓池鹽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近年來,各級相關單位多次邀請趙波宣講池鹽文化,領會其內涵、傳承其精髓、發揚其精神,特別是在2023年10月16日山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運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山西社科大講堂”第五期的“對話山西”環節中,趙波作為池鹽文化專家作了交流發言,在全省引起巨大反響。
憑借在池鹽文化研究領域的豐碩成果和諸多成就,市三晉文化研究會聘請趙波為池鹽文化專家,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遺辦特聘趙波為民俗專家,運城河東書房聘請趙波擔任池鹽文化講師,鹽湖區三晉文化研究會特聘趙波為文史顧問……
對于趙波來說,這些是榮譽更是責任,激勵自己堅持發揚“老黃牛”精神,為傳承弘揚池鹽文化盡心竭力鼓與呼、孜孜不倦思與行。
當前,運城持續推進池鹽文化傳承活化,加強文物古跡、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等文化遺存的保護、活化和再利用,讓城市留住記憶、煥發新生。在此過程中,需要更多像趙波一樣專業、敬業的人去付出更大艱辛、作出更大努力。
“我打算今后每年出版1本書籍、義務宣講池鹽文化20場次以上。同時,再培養若干名義務講解員,努力為池鹽文化傳承發展匯聚更大聲量、集聚更多力量、書寫更美注腳!”趙波如是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