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3-27
本報記者 孫 雄
“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堅決整治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3月20日、21日,運城市2025年“文明新風綻河東”移風易俗文藝節目匯演活動在鹽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精彩上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引導大家孝老愛親、拒絕鋪張浪費、破除陳規陋習,呼吁大家轉變婚喪觀念,自覺抵制高價彩禮,積極倡導厚養薄葬,樹立文明新風。
小表演折射大民生,小舞臺演繹新風尚。今年以來,我市錨定“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工作要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陣地,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資源,創作編排了一大批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廣泛宣傳文明理念、弘揚時代新風,讓移風易俗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扎實推進文明鄉風建設運城實踐。
以“藝”為媒 文明傳情
移風易俗是一項人心工程,需要柔性治理,綿綿用力、潛移默化、成風化俗。而文藝作品以其深入淺出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通過教育、引導、激勵群眾自覺付諸行動,為這一項人心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在我們的人生宴席上,適當“減減負”,才能守住生活的本真。快板《人生宴席莫鋪張 節儉美德永流傳》倡導一生宴席節約,不僅契合當下綠色環保、勤儉節約的時代理念,也能讓人們將更多精力放在慶祝背后的情感聯結與生活意義上。“移風易俗走在前,文明風尚要當先。”“親情濃濃重萬千,鋪張浪費要避免。”“結婚儀式重情感,不必奢華大酒店。”……朗朗上口的詞句,仿佛是一首首文明的贊歌,在匯演現場久久回蕩。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高額彩禮”再次成為熱議話題。自全市深入推進文明婚俗倡導行動以來,已有不少年輕人主動選擇“零彩禮”、旅行結婚或僅舉辦小范圍的親戚家宴,文明婚俗正成為新風尚。小品《天價彩禮》通過活靈活現的情景演繹,將高價彩禮在演員們的你一言、我一語中一一道出,表演過程“包袱”不停,引得臺下觀眾笑聲不斷。同時,在歡笑中,大家也深刻意識到高額彩禮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沉重負擔,對移風易俗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小家的文明之美,終會點亮璀璨和諧的文明運城。小品《要為和諧添光彩》展現了兄弟倆在贍養老人問題上的爭執與和解,最終以親情的力量化解了矛盾。該作品在感動現場觀眾的同時,也提醒著大家面對家庭責任應以愛與理解為先,共同守護家庭的溫暖與和諧。
……
藝術是生活的鏡子,是情感的詩篇,是思想的載體。仔細品味每一個作品,它們以不同的藝術形式,生動展現了移風易俗的實踐成果和文明新風,傳遞出以文化人、寓教于樂的文明力量。
以“藝”通心 新風化俗
戲曲入耳,文明潤心。只有讓移風易俗“春風化雨”,才能讓文明風尚“潤物無聲”,將戲曲藝術魅力與移風易俗宣傳理念相融合,讓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此舉既滿足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又提高了群眾對移風易俗的知曉度和認同感,共同編織出一幅生動和諧的文明運城新圖景。
全市各縣(市、區)精心創作、選送的劇目,獨具魅力的鑼鼓聲和傳統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讓整場演出高潮迭起,深得觀眾喜愛,贏得陣陣喝彩聲和掌聲。同時,戲曲作品將孝道文化、厚養薄葬、婚喪嫁娶新風尚等移風易俗內容融入劇情,讓觀眾在欣賞戲曲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現場觀眾大呼過癮的同時,還不忘拿出手機記錄下精彩瞬間,并發送給家人朋友,讓更多的人一同感受戲曲的魅力。
眉戶小戲《殯波》、曲劇《遲到的悔恨》、戲劇小品《特殊的陪嫁》……一個個優秀節目精彩上演。舞臺上,演員們以精湛的技藝、優美的唱腔和扣人心弦的表演,將傳統美德化作鮮活故事,呼吁摒棄大操大辦、回歸質樸情感的婚禮葬禮。
臺下觀眾沉浸其中,在一招一式、一顰一笑里,被孝道文化深深觸動,對厚養薄葬、新辦婚喪的理念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潛移默化間,帶動社會風氣朝著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觀眾李東感慨道:“我以前對移風易俗就是一知半解,聽別人說過,可總覺得離自己挺遠。看了這些節目后,我才知道婚喪嫁娶新辦能省下這么多錢,厚養薄葬原來是這么個理兒,心里一下子敞亮了!再加上演員們演得這么好,把政策變成有趣的故事,看得過癮!”
以“藝”為橋 連接未來
雖然沒有明星,沒有豪華的舞臺設備,但就是這樣樸素的演出,讓人人感受到歡樂與祥和,小小的演出既接地氣又聚人心,陶冶了情操,提振了精神。
移風易俗要常講常新,宣傳不僅要“走近”大眾身邊,更要“走進”大眾心里。“夏縣城東社區積極響應國家關于移風易俗的有關精神,組織社區工作人員自編自演了倡導婚事簡辦、抵制高價彩禮的小品節目,希望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將移風易俗的正能量宣傳到群眾中去,在全社會掀起移風易俗新高潮。”夏縣城東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高英說。
“通過演繹貼近生活的故事,我不僅深刻理解了文明新風的內涵,還在表演中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觀念。”演員衛旭峰說:“這種體驗讓我們更加意識到,文藝工作者不僅是藝術的傳播者,更是社會價值的倡導者。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讓文明理念真正深入百姓心中。”
“舉辦文藝匯演活動旨在為群眾帶來愉悅的精神文化體驗,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同時,也希望通過這些富有藝術感染力的節目,讓群眾能夠深刻體會到移風易俗的重要性,進而自覺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尚。”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主任蘇琳說。
群眾精神面貌改變了,陋習隨之被擯棄,良好的鄉風文明氛圍正加速形成。“現在,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融洽了,家家戶戶門前屋后干凈整潔,大家辦紅白喜事也響應號召一切從簡。”不少觀眾表示,隨著鄉風文明宣傳力度的加大,全市的變化越來越大。
文藝匯演如同一場春雨,滋潤著全市的每一寸土地,也滋養著每一位觀眾的心靈。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文明新風悄然融入群眾的日常生活,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也在悄然改變。未來,隨著更多這樣的活動開展,河東大地必將綻放更加絢麗的幸福之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