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縣域>

新絳:“五區五城”起宏圖 攀高逐新向未來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2-25

時代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前行中鋪陳。

2024年,新絳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政策機遇、發展實際、改革賦能三方面考量,立足實際需求和發展基礎,充分發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擘畫了建設“五區五城”的新圖景,即全力打造“工業轉型引領區、鄉村振興先行區、文旅融合示范區、商貿物流集散區、城市建設樣板區”,全面建成“古今同輝、文明厚德的人文城市,低碳高效、生態優美的綠色城市,創新引領、宜商宜業的活力城市,和諧善治、穩定有序的平安城市,公平普惠、安居樂業的幸福城市”。

拼搏奮進、務實重干。一年的生動實踐,新絳縣“五區五城”建設成效明顯:轉型步伐更加堅實,改革開放更顯活力,城鄉面貌更富生機,生態環境更具改觀,民生福祉更有質感。

奮進的腳步鏗鏘有力,發展的脈搏澎湃不息。

2025年,新絳縣錨定“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聚焦建設“五區五城”目標定位,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凝心聚力、拼搏進取,揚優勢、固底板、強弱項、促趕超,努力以一域之光為全市發展添彩。

五區塑形,固本培元

打造“五區”,是新絳縣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的科學路徑。今年,該縣將持續用力打造“五區”,為發展固本培元。

全力打造工業轉型引領區。建強新平臺,做好園區升級文章。聚力打造開發區升級版,用好“一區三園”協同發展優勢,深化“三化三制”“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完善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低效工業用地處置力度,向土地要產值、要效益,引導重點企業項目向園區發展、優質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增強園區承載力、競爭力、吸引力。擁抱新技術,做好創新提能文章。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體系,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鼓勵重點企業開發新產品,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壯大新鏈群,做好產業增效文章。聚焦“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推進“戰新”產業成鏈條、促集群、上規模,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造產業發展新支柱、新業態、新賽道。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區。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同時,錨定“特”“優”農業,加快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深入推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讓新絳農產品優質更優價;著眼和美鄉村建設,深化縣級領導包鎮、縣直單位包村包街機制,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日”活動,實現農村面貌大提升、大改善;聚力農民富裕,深化“三變”改革,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圍繞打好“黨建引領牌”“基層治理牌”“集體增收牌”,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提升“三治”融合治理水平,鞏固拓展農村集體“三資”規范管理提質增效成果。

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區。注重保護傳承,打造特色古城。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全力實施絳州古城景區風貌整治、絳州署4A級景區旅游基礎設施提升等項目;以城市中軸線為引領,規劃建設一批非遺展區、保護修繕一批歷史街區,有序做好古城居民拆遷安置,進一步完善古城功能、彰顯古城韻味。豐富業態植入,打造活力古城。聚焦“人氣、特色、高端”,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旅游服務體系,建設“新絳好禮”旗艦店,推進非遺項目進景區,打造“快進慢游深體驗”特色精品旅游線路。深度融入全市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大格局,積極探索“旅游+”發展模式,穩步推進北池稷王廟、喬溝頭玉皇廟等國保單位對外開放,提檔升級萬安桃花觀光交流會、光村旅游文化周等主題活動,創優鄉村民宿、農家樂、黃河人家等特色消費場景,切實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

全力打造商貿物流集散區。加快建設圓通晉南智慧科創園、橫橋鎮商貿中心,提升物流輻射面和影響力。用好“鄉村e鎮”平臺,加強電商平臺合作,開展電商孵化培訓,落實農產品寄遞物流補貼政策,助推特色農產品銷售。整合全縣交通貨運資源,推進高義鋼鐵鐵路專用線項目,加快“公轉鐵”,在推動運輸業恢復增長的同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全力打造城市建設樣板區。高質量規劃優布局。完善縣域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加快開發邊界內詳細規劃測繪及編制,實現城市空間高效利用、功能結構合理布局。高標準建設見成效。老城堅持保護為主,深化城市更新行動,加快沿街建筑風貌整治、“三線入地”等項目進度,穩步推進老舊小區、城中村微改造、微更新;新城聚焦提升能級,加快推進安置房、公租房建設,啟動龍興北路北段地下管網、集中供暖等項目建設,謀劃實施龍興北路南端周邊環境整治,打通府西路北段、鳳凰路北段等斷頭路。高水平管理提品質。完善“智慧城管”平臺運行,開展市容環境專項整治,建設一批游園綠地,規范農貿市場、流動攤點,既要打造城市“高顏值”,也要守住人間“煙火氣”。

五城鑄魂,積厚成勢 

建設“五城”,是新絳縣融入新發展格局、厚植發展新優勢的關鍵舉措。今年,該縣將下大氣力建設“五城”,為發展集聚動能。

全面建設古今同輝、文明厚德的人文城市。抓好文化傳承,全面整理弟子規文化、荀子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絳商文化等,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系統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加強城市文明建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水平,積極選樹先進典型,有效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紅白事等陳規陋習,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繁榮公共文化,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縣博物館陳列布展,積極開展送戲下鄉、鼓樂下鄉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滿足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

全面建設低碳高效、生態優美的綠色城市。以污染防治固“綠”。深入開展“利劍斬污”行動,加強秋冬防綜合治理攻堅,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只增不減、污染物濃度只降不升;深化“河長+”工作機制,加快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重點項目,確保汾河、澮河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標準;健全“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轉運體系,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和治理修復。以生態修復增“綠”。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鞏固拓展“林長制”工作成果,抓好東天池生態景觀治理、古堆泉域生態修復等工作,加強礦山環境修復。以低碳發展擴“綠”。堅持“雙碳”引領,強化能耗“雙控”,因地制宜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加快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全面建設創新引領、宜商宜業的活力城市。持續優化政務環境。創優“貼新辦”政務服務品牌,全面推廣433個全生命周期服務事項,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加快群眾服務中心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自助政務服務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持續育壯經營主體。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和入企幫扶活動,精準落實惠企政策;支持企業開展股份制改造,推動更多企業在“晉興板”掛牌;加強政金企融資對接,幫助企業化解融資難題。持續深化重點改革。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提高新能源消費占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加快道路工程建設,鞏固區位交通優勢;加強外貿主體幫扶培育,推動出口額恢復增長。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支持高義鋼鐵、銀盛化工、威頓水泥升級為省級科技創新平臺,支持大新傳動、祥禾機械建設市級重點實驗室;深化縣校合作,支持企業與高校在聯合揭榜項目、關鍵性技術聯合研發等方面深度合作。

全面建設和諧善治、穩定有序的平安城市。夯實糧食安全基石。落實“田長制”,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做好月度監測問題圖斑整改工作,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維護安全穩定形勢。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和十五條硬措施,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等,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領域和人員密集場所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快國家氣象觀測站遷建,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壓實金融風險處置責任,常態化做好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教育,穩妥處置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提升社會綜治水平。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行動,推進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和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重拳打擊黃賭毒、盜搶騙、食藥環等領域違法犯罪行為。

全面建設公平普惠、安居樂業的幸福城市。抓好就業增收。落實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全面推行“即時快招”零工服務,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實施大規模技能培訓行動,打造新絳特色勞務品牌;落實企業穩崗補貼政策,推動規上企業勞動糾紛調解組織實現全覆蓋,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提升教育質量。實施寄宿制學校能力提升項目,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支持新絳中學建設“全國首批科學教育實驗校”,確保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穩居全市第一方陣。護好群眾健康。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深化縣級醫療機構綜合能力提升行動,全面提升縣人民醫院醫療設備水平,實施中醫醫院醫療服務提升等項目,完成鄉鎮衛生院改造;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強化社會保障。推進適老化改造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不斷提升養老服務保障水平。全面實行醫保省級統籌。做好重點群體救助工作,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