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2-17
記者 范 娜
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垣曲縣歷山鎮的蜂農們過得不太一樣,與傳統春節人們走親訪友、休閑娛樂不同,他們還沉浸在一年一次的采蜜工作中,用香甜的蜂蜜為佳節增添了一抹“甜”。
近年來,歷山鎮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要求,依托自身獨特的生態和氣候優勢,深挖綠色農業資源,在發展特色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積極發展土蜂蜜產業,打造歷山“土蜂蜜生產專業鎮”,讓這一甜蜜事業真正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蜜”方。
深挖養蜂 庭院經濟
沿著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向東出發,在歷山原始森林保護區內蜿蜒的山間公路上行駛半個小時后,我們來到了群山環抱、旅游資源豐富、生態優勢明顯的歷山鎮望仙村,垣曲縣蜂蜜主產村之一。
剛進村就看到房前屋后錯落有致地擺放著一排排蜂箱、蜂窩。隨著土蜂蜜進入采收期,勤勞的望仙蜂農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忙碌且甜蜜的時刻。
“你瞧,這一窩蜂狀態可真好!2024年年景好,氣候適宜,蜜源也豐富,每一窩的蜂蜜都釀得滿滿當當的,真美!”蜂農趙春紅指著一個一圈圈盤起來的蜜蜂新窩介紹道,這是個新窩,就這一窩,估算能挖20公斤蜂蜜。不過挖的時候有很大講究,一是天氣必須得冷,而且揭開蜂窩蓋后,動作必須得快。因為天冷的時候,蜜蜂活躍度低,挖慢了,蜜蜂感受到外界干擾就會大量涌上來護巢,難免就會被壓死或擠死,這對蜂群來說可是不小的傷害。所以一旦感覺它們要涌上來了,就不敢再挖了。還有,也不能把蜜都挖光,得給蜜蜂留點吃的,大約留個4公斤左右就足夠它們度過冬天、維持日常消耗了。
趙春紅家祖祖輩輩養蜂,所以他雖在養蜂圈內年紀不大,但掌握的管理技巧卻不少。當他小心翼翼打開蜂箱觀察蜂群的釀蜜情況時,一股濃郁的香甜氣息瞬間彌漫在空氣中。
“蜂蜜挖上來后,經過過濾、裝罐、包裝,一罐罐原生態的‘甜蜜美味’就誕生了。”趙春紅說,以前爺爺養蜂時,養了六七十窩,接下來傳到了父親手里,再到他,現在已經有120窩了,一年一家人的生活就全靠養蜂。
趙春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國家的政策好,養蜂一年給補貼兩三千塊錢;蜂蜜一年下來能挖約2000公斤,一公斤能賣到80多元錢,算下來能賣十余萬塊錢。還有蜂蠟也能賣錢,一公斤能賣到80元到100元不等。
可以說,蜂蜜的全身都是寶,一點都不浪費。他們光養蜂一年的收入就相當可觀。養蜂不僅讓蜂農過上了好日子,也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趙春紅所養的土蜂即中華蜜蜂,善于就近尋找蜜源,尤其適合房前屋后養殖。近年來,望仙村立足資源稟賦,依托“庭院經濟+養蜂產業”實用性政策,通過產業獎補,動員扶持農戶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以及院落空間就地就近發展“養蜂庭院經濟”。目前,全村土蜂養殖已超過200戶,共有5000窩,年產量可達10萬公斤。
養蜂產業 漸成規模
每一滴蜂蜜都凝聚著蜂農們的心血與蜜蜂們的辛勤勞作,從春末夏初百花盛開時蜜蜂們的忙碌采擷,到蜂農們日復一日地悉心照料,歷經數月,才迎來這豐收的時刻。
土蜂蜜因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備受消費者青睞。在市場上,優質的土蜂蜜往往供不應求。它不僅為消費者的餐桌增添一份天然的甜蜜,也為蜂農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這份源自大自然的饋贈,通過蜂農們勤勞的雙手,逐步轉化為幸福生活的甜蜜基石。
“在縣委、縣政府全力打造土蜂蜜生產專業鎮的戰略指引下,我們積極作為,一方面,主動出擊,爭取項目資金,扶持庭院經濟,擴大養殖規模。另一方面,充分挖掘轄區內望仙大峽谷景區的旅游帶動潛力,通過線上與線下兩條線的營銷統一推廣銷售。持續做大做強蜂蜜這一‘甜蜜事業’,真正讓這一富民產業興起來,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望仙村黨支部書記趙言紅表示。
歷山鎮轄區自然資源及生物物種豐富,棲息著上千種蜜源植物,具有得天獨厚的土蜂養殖區位優勢和自然條件。歷山鎮多數村鄰近山區,自然花品類繁多、野生蜜源豐富,非常適宜養蜂。幾十年來,各村百姓逐漸形成了養殖小土蜂的傳統,幾乎村村都有養蜂戶。土蜂蜜一年只采收一次,由于釀造時間長,所產土蜂蜜色澤金黃、口味獨特、營養價值高。
近年來,歷山鎮探索形成了“黨支部+合作社+土蜂產業”的發展模式,以望仙、歷山、近佛3個蜂產業村為基礎,以蜂蜜加工廠為依托,輻射帶動鎮域蜂產業發展,蜂蜜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截至目前,全鎮蜂農有400余戶,養殖土蜂8000余箱(窩),年產土蜂蜜20萬公斤。
歷山鎮一方面依托鄉村旅游驛站、土特產店、民宿農家樂、景點自營店及消費扶貧等傳統模式向游客及旅游團隊進行售賣;一方面借助電商服務平臺、短視頻直播帶貨等形式,積極向外推介歷山土蜂蜜品牌。
“下一步,我們將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探索‘蜂+旅’融合新思路,依托傳統養蜂、田園風光等資源和歷山、望仙兩大景區,以土蜂培育技術為支撐,以蜂文化旅游為延伸,引領土蜂產業向規模化、生態化、可持續化方向轉型升級,盤活‘沉睡’的鄉村資源,助力更多百姓走上‘甜蜜路’‘幸福路’,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動能。”趙言紅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